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 [语言漫谈] 传统(汉语教室) 2017-11-16

    传统二字原创于纺织。传,繁体为傳,从専。専,即纺线棰,中有一轴,纺車转而轴也转,从棉条中轴出来的线逐渐绕着轴转。轴也渐渐,线也渐渐,逐渐形成纺锤,又名纺専。“传,...

  • [语言漫谈] “升堂入室”什么意思? 2017-11-16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说:“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对于由“升堂”、“入室”结合而来的成语“升堂入室”(同“登堂...

  • [语言漫谈] 雁栖湖畔话“栖”字 2017-11-16

    (图1) (图2) (图3) 雁栖湖——一处沉寂在北京郊区大山深处的美丽湖泊,因刚刚结束的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惊艳世界。雁栖湖地处燕山脚下,北临雄伟壮丽的长城,南偎一望无际...

  • [语言漫谈] 为何叫做“独占鳌头”? 2017-11-16

    独占鳌头即取得第一名。 唐宋时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石板上雕刻着龙和鳌。翰林学士承旨朝见时立于陛阶正中,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和“立鳌头”。后指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的站...

  • [语言漫谈] 说闻解字:年 2017-11-16

    nian 古体字中,年的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人负禾走,表示收成。谷禾一年一熟,“年”被引申为岁名。在古代传说中,年是消灭了怪兽“夕”的神仙。夕在腊月三十晚上出来...

  • [语言漫谈] 薪水”最早出自《晋书·刘寔传》 与钱无关 2017-11-16

    最早的“薪水”一词,出自《晋书·刘寔传》,“薪水之事,皆自营给”,说的是砍柴、打水等杂务,不是“工资”,更和钱无关。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薪水”逐渐有了“筹劳”...

  • [语言漫谈] 时与寺 2017-11-16

    时,是用数计算的,“数始于一、终于十。”《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时”字有过多次演变。古文写作“旹”,从之,从日。“之”的篆体像草...

  • [语言漫谈] 指示词的距离对立 2017-11-16

    指示词具有直示用法,通常用于指明所指物在言谈现场中与直示中心(deictic centre)的相对距离。这里的直示中心也称作起点(origo),大体上等同于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位置。比如英语中,this与...

  • [语言漫谈] 缘reason 2017-11-16

    今义 缘yuán形声。字从糸,从彖(tuàn),彖亦声。“彖”本义指猪嘴,它上吻部比下吻部大,而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为“包边”。“糸”指“布帛”。“糸”与“彖”联合起来表示“用狭长...

  • [语言漫谈] 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词 2017-11-16

    文章指出世界语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词无任何关系,另一类是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词之间具有等同或派生的关系。 在文章...

  • [语言漫谈] 代词性指示词与形容词性指示词 2017-11-16

    指示词通常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替代名词或名词短语的代词性指示词,另一类是置于名词之前与名词同现的形容词性指示词。世界上的语言根据指示词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

  • [语言漫谈] 从山药、野鸡和炊饼的改名说起 2017-11-13

    山药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它的块根可供食用,又有药用价值,因而身价甚高。山药原产于我国,古时原名叫薯蓣,即使现在其学名仍然叫薯蓣。后来名称叫作山药,怎么发生了这么大...

  • [语言漫谈] 历史上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 2017-11-13

    汉字不属于拼音文字之列,很难做到见字就能读出它的音。多少年来,人们为了给汉字注音,先后创造了"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和"反切法"。这些方法虽然递相更新,但是总跳不出用...

  • [语言漫谈] 语言与神话 2017-11-13

    说起这个题目,就会让人联想到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的(Ernst Cassirer)的同名著作《语言与神话》(Sprache und Mythos),该书已由于晓等人据英译本翻译,由三联书店1988年出版。可惜由...

  • [语言漫谈] 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广泛 2017-11-13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它是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语言漫谈] 王灿龙:一个杂糅的错误句式:“放宽到××以下” 2017-11-13

    2010年国庆长假之后,人们争相转告一个喜讯: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放宽了高学历报考者的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的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均可报考。 这比往年...

  • [语言漫谈] “向日葵”在汉语方言中的命名 2017-11-13

    引言 向日葵的由来 向日葵是原产美洲的农作物,和马铃薯、辣椒、番薯等其他美洲作物一样,是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才辗转传入中国的。“葵”这一名称在中国由来已久,《诗经》中...

  • [语言漫谈] 1.5-6岁北京城区普通话儿童的发音发展 2017-11-13

    正常儿童开始说话之后,发音会有偏误,最晚大概在7岁左右发音才能完全正确。儿童的发音会经历一个从发音不准到发音跟成人一样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音达到成人标准水...

  • [语言漫谈] 掌握声调是学好普通话的关键问题 2017-11-13

    常听到一些初学普通话的外国朋友或国内少数民族同胞,说起汉语来,每个字差不多都是同一个调子,一般都是降调,听起来很不习惯。这是由于他们母语中没有声调,对语音因声调不...

  • [语言漫谈] 唐正大:说的和唱的一样好听 2017-11-13

    民歌火了。 本来意义上的民歌和民族唱法诠释的民歌是不一样的,后者经过作曲家加工编排,而前者却直接卯在方言的根基上,歌词发音保留方言存古的声韵,甚至将声调或语调加以延...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