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本文发现:(1)体裁混合实际上是几种作为手段或方式的体裁结构的混用;(2)体裁混合从系统上讲,表示一个...
摘要:把“言”“行”放入“思维”“心灵”“身体”“社会”“物质”等一系列概念组成的关系场中进行历史关照,可以发现人类对“言”“行”概念的理解具有非常丰富的认识类型...
摘要:交际意愿是影响口语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传统课堂环境下的交际意愿,而对移动学习情境下交际意愿关注不足。本研究以微信小组为平台,通过问卷和访谈探究...
摘要:量度形容词单独使用时凸显的是某类实体的性状特征,具有描写功能;一旦作为语素构成对举两字组,某种性状特征的两极对举构式激活了自身蕴含的可量度性,语义整合发生转指,特...
摘要:提要汉语修辞研究传统上集中在对修辞格或文体风格等方面的考察,没有从人类行为的高度看待修辞现象。修辞是一种人类行为,言语行为是其基本构成及分析单位。这也是修辞...
摘要:真正重视修辞特征的论辩理论,如亚里士多德和凯姆·帕尔曼(ChaimPerelman)的论辩理论,它们在思考论辩如何展开以及如何对论辩加以评价时,都极为重视受众的作用。就受众这...
摘要:近现代出版的著作中有不少题名为“大系”的。汉语“大系”一词学界多以为始于1935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其实该词源自日语,由明治时期田口鼎轩所造,本义为“大的经...
摘要:语音与语法应该存在相关性。带调音节是汉语的特点。汉语在句法-构词法的同构、句法词类、词语韵律、诗词格律以及汉字类型等方面存在很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多语言调查,又...
摘要: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可以根据事件的先后顺序分为起始、接续和结尾三类,语义相近的成分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从时量和替换的角度来看,接续时间连接成分各成员之间的语...
摘要:双宾语结构的名词赋格现象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文献中,Chomsky (1981, 1986)、Larson (1988)等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而黄正德(2007)等则认为间接...
摘要: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历史、发展、传播、赏析与创作等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对其意义建构及认知机制的研究鮮见。我们的研究表明,上下联语义元...
摘要:“吃”字被动式的兴起和消亡,是近代汉语史上的一件大事。迄今为止,对这一被动式的产生过程已有充分的研究,然而尚不清楚它消亡的原因。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因为受...
摘要:本文以英汉感知形容词的典型成员cold和'冷'为例,结合功能与认知视角,对比两词语义功能演变的路径、倾向及理据。我们发现,两词语义功能的演变遵循不同的路径,cold的'描述语...
摘要:“把”字宾语偏正短语所占比例最高。叙事语篇“把”字宾语倾向选用名词,对话语篇倾向选用代词,说明语篇倾向选用偏正短语。“把”字宾语以特指和通指为主,叙事语篇以特指...
摘要:'每'是外部量化的全称量词,'都、皆、所有、全'是内部量化的全称量词,根据句法规则,两类量词不共现,但基于修辞动因,会有表语用强调的少数共现用例。'所有、全'与'皆、都'可以...
摘要:语义、句法、语音等相关证据显示,上古汉语否定不定代词“莫”由“无或”逐渐融合而成,“莫”结构式来自否定存在结构。从历时类型学的角度看,古今汉语否定不定代词总体上...
摘要: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革命和反形而上学的产物。现代语言哲学强调哲学研究要以科学研究为范式,运用科学方法论,重视语言意义的分析,追求语言的逻辑性...
编者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传媒大学于根元教授于2019年8月22日因病逝世。 于根元先生1940年8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泰兴市。1963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国社会...
数词是语言中反映事物数目多少的词。表示数词的文字是数目字,通称数字。汉字中的基本数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等。由于数词的常用...
吴宗济(1909.4.4-2010.7.30)(王爱群摄) 在全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拓展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以举办纪念吴宗济先生诞辰110周年活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