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促进了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创作与上世纪90年代新...
一 几天前,我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讲当下小说的问题,列了几条: 1.过于追求叙事的魅力,文本缺乏智性,语言与结构乏善可陈,尤其是思想的平庸,也就是说书人的格局。缺乏哲学...
曹瑞欣的散文是用女儿心做成的。柔柔的,软软的,弥漫着女儿特有的心思和温情。 《草》这部散文集里,绝大多数篇什都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重温过往时光,特别是童年时光。那种时...
朱晓军、李英刊登于今年《北京文学》第4期的报告文学《让百姓作主——浙江省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是一篇典型的报告文学。什么是典型的报告文学?在我看来,是凸显报告文学站...
“我去年十一月特别想杀人,因为懦弱迟迟没有动手。”翻开蒋峰的新作《为他准备的谋杀》,这个带些江湖气的、很“酷”的开始,居然一下就吸引住我的眼球。 一般来说,好看的小...
叶坪的散文集《雷电的疼痛》出版后,得到同行文友的好评。他们在报刊上发评论文章,赞许叶坪的诗酒人生,羡慕叶坪的顽童性格。我也觉得他们说得对。因为叶坪书中就有《老顽童...
1 《张爱玲·未了情》[美]李黎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 01 1年3月版 关于张爱玲的话题似乎永远聊不完,李黎这本《张爱玲·未了情》于“众爱”之中实在算得上是沧海一粟,文中只收录三辑:...
李娟之于读者,就像阿勒泰上空的清风,没有滚滚红尘般的轰轰烈烈,淡淡却自有一番滋味。从默默无闻到被文坛发现,短短几年,这位年轻姑娘在作者与读者群中均受到了赞誉。在这...
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张承志始终与主流文坛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也是少数在喧嚣的环境中始终坚守内心的作家之一。对于他所生活着的世界,张承志始终充满着警惕和怀疑,并在自...
2011年5月7日,著名作家、诗人吴正的作品精选集《吴正文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十几位评论家和学者对吴正作品进行深度探讨和交流,并对当下中国文学现状做了剖析。 现年六十...
若问朦胧诗、“第三代诗”有何特点,谁都能就其意识形态主题或世俗化倾向略说一二;要想从众语喧哗的90年代先锋诗中整合出某些共同症候则很难。奇怪的是,将“个人化写作”作...
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和网民的数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流布于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均已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呈现了众多新的特...
也许诗与文的长期并存自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诗有崇高与真淳的旨趣,散文则讲究内外一致的情调与趣味;诗要求纯粹,散文则期待本色与细节。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的散...
南帆先生的文章《数字:代表什么?挑战什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7日“文学”版)试图告诉我们今天媒体制造的数字英雄已经成为时代的文化英雄。“媒体批评运用各种...
1 《向延安》海飞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很明朗的关于革命、青春、信仰的小说,题材并不新鲜,谍战故事富有悬念的情节也是近年层出的套路。《向延安》的精彩在于,它表...
1 《虎啸八年》温靖邦著花城出版社出版 花城出版社2005年推出的大型信史类长篇抗战小说《虎啸八年》(1—3),在时隔6年之后终于等来了收官之作——《虎啸八年》(4—6)于2011年抗...
这既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也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当我们的学者用"液体和气体"来描述时代,"轻灵与流动"便成为一种常态。在我们阅读"...
一个批评家固然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有严格清醒的自省意识;但坚持公正和实事求是,特别是拥有一种严格而不失宽容,冷静而兼具开放的对话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姿态同样...
毫无疑问,人物何光辉对于“息肉”这一病症刻骨铭心。术后,惊怖烟消云散。他向部下娓娓道来:“息肉是指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致命。”“但有恶变...
在重“破”轻“立”的20世纪,新诗是国人追求“自由”、推崇“革命”的特殊产物。21世纪应该是重“立”轻“破”的“建设时代”,今日诗坛,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思潮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