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记小说《刘志丹》,从编辑组稿到作者完成,有一个从革命回忆录到传记作品,再到长篇小说的演化过程。从传记小说角度来看,李建彤最终完成的《刘志丹》,基本实现了作者原...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 平(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评论家) 段建...
【摘要】 现代文学中的苍蝇意象,集中折射着现代人生精神的复杂品格。不同作家笔下的苍蝇形象,寄寓不同,指涉各异;或以自喻,或以喻人;或以寄情,或以反讽;但均突出反映着作者人格精...
【内容提要】 穆旦的晚期作品主要集中在一个年份:1976。他的诗所显示的意识维度与情感经验既先知般的孤独,又隐约构成了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的深远呼应。从青春时代开始的对...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汪 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评论家) 毕飞宇(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教授)...
准确、完整地理解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各种文化资源的关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借以两种饭店的性质及在审美上的得与失,考察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以及两种不同的“艺术终结”观。用毕达哥拉斯的参加奥运会的“三种人”的比喻,说明回到对艺术...
长期以来,周立波无论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还是在学术界,其文学地位被大大地低估了。曾有学者对此进行过中肯的评价,如蒋静就在《周立波简论》中将周立波放在中国现当...
【内容提要】 规范程序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衰败,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独出心裁的创新。艺术实践者们求新、求异、求奇、求变、求超越的趋势,正是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极力宣示的...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尹 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王丹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庆邦(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张未民(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批评家) 雷 达(中国小说协会会长、批评家) 向云驹(《中...
对话人: 张 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国平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杂志主编) 王 杰 (上海交通...
和朋友聊天,说起各自最喜欢鲁迅哪首诗,我想都没想,说最喜欢他1933年题写给日本友人的那首《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80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的重读。这篇充满争议的小说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如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内容提要: 蒋士铨前后论诗观念具有一定变化,这显然与袁枚的影响有关。但应当注意到,蒋士铨的诗歌趣味与袁枚是有一段距离的,虽然他论诗根于主深情,有性灵诗学的种子,但直...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裘山山(四川省作家协...
【内容提要】 “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初用于音乐领域,后来扩展到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领域。近来,“声景”一词也被用于自然文学之中,即人们从“声景”的角度来欣赏评述自然...
【内容提要】 在吸取电影艺术新的表现技法方面,围绕着“意象”营构这一核心,在三四十年代的海派代表新感觉派及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影像”化叙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
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评出的2014年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近日揭晓。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李春雷的《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丰收的《西长城——新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