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文艺理论学科产生了某种危机,这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文艺理论在学界、文艺界和社会都不受重视,文艺理论研究的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少、建树少、影响小,等等。...
15年前的那个冬日的夜晚,我想我跟地球上的许多人一样,都在期待着子时到来的那一刻。千禧年钟声的敲响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理时间上的崭新起点,更蕴含着人们对于“新世纪”的...
王韬是晚清著名报刊出版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勤于笔耕,留下大量的日记,尤其是其早期居沪日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清末条约口岸知识分子在接触西学过程中相关认识、态度...
诗是什么?这是古往今来人们试图回答而又无法确切回答的问题。诗对于我们,就是灵魂,就是精神家园,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的形式。“用生命写作”是许多优秀诗人的共同行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媒介,更是文化基因的承载主体。教科书作为学生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应如此。 一本优秀的语...
◎ 按照学术八股的规范标准,王国维《人间词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周作人《人的文学》都不算论文、学术专著,因为没有“参考文献”、“注释”及...
当前,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人文学术研究正面临着重要转变,或者说正处在历史的变局中。最近30年,学术发展狂飙猛进。首先是研究队伍日益扩大。据说,仅古代文学研究从业者目前就...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陆,曾掀起台湾文学阅读热潮。两岸关系发展到今日,两岸文学对彼此的了解在新的时空语境中有了怎样的变化?近日,来自两岸的4位学者讲述了如何从更大的视角...
作者简介: 侯玮红(1970—),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 肇始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对理性觉醒的又一次呼唤。...
新学年开始,不少师生发现拿到手的语文教科书“变脸”了。《天路》《蜗牛》等歌词进了一些小学语文课本;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在消失,浙江一所高中的语文书中选入了八股文,上...
读东来的诗歌感觉有两种力在同时发轫,一个是向上飞,飞到云端飞进虚无;一个向下沉,沉进土地沉成根。我把这理解成诗与思在行动。诗是理想是美在飞翔,思是思想是核在结籽。...
【作者简介】周建忠(1955-),男,江苏靖江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楚辞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南通226019 【编 者 按】2013年11月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社科...
秦观,字少游,北宋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政论家,是江淮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秦少游器识、学术与文艺兼具,而仅以词鸣于世。在世人眼里,秦少游就是一个以艳歌传播四方的风流词...
在当下文化背景下,部分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泯灭,创作风格渐趋消失,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正在淡化和削减。尽管这种现象绝非当代文学创作的主流,但如果任其滋长蔓延,...
“选学”肇始,或释“音”,或释“音义”,唐李善及五臣的《文选注》,奠定注释学基业。其后,《文选》研究又有词章、广续、雠校、评论诸学,这些文献研究与整理,都是对“选...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的《水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水浒》的成书过程看,数百年间各阶级阶层的“作者”都为它的结成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其中添加...
文艺美学是当今文艺研究领域总体学科格局中唯一由我国学者自己创立的学科,而且,还是迄今为止对文艺做整体研究的诸多学科中最年轻的一门学科。它伴随当代中国文艺的蓬勃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学。我国的美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它不能也不必固步自封。相对于传统美学执守于艺术理论研究,当代美学则跨越艺术的疆界...
吴汝纶生值晚清,在时局动荡之际,携其天纵之才及超迈卓识,相继入曾国藩、李鸿章之幕府,成为深受曾、李器重的幕府学人,审视中西之间,出入政治、学术之两端。吴氏好学深思...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叙事(八) 抗战题材小说的新突破 □贺绍俊 ■编者的话 一直以来,中国的抗战题材小说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作家能否在面对这样的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