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文坛聚焦] 吴新雷与曹学研究 2017-10-17

    吴新雷最值得称道的成就是,采用社会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推进了曹学研究。此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也是吴新雷曹学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吴新雷也特别重视他考证曹雪芹江南...

  • [文学视点] 姜瑜:从意象转型看“诗分唐宋” 2017-10-17

    宋诗的意象系统在生发机制、文本性能、语言结构三个层面发生转型,体现出唐宋诗美学风格的转变和差异。唐诗得其丰腴,宋诗胜在筋骨,两者争流,各尽其妙。 唐中叶以后,中国古...

  • [文学视点] 朱中原: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2017-10-17

    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我以为,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

  • [学术争鸣] 神形兼备 缺一不可 2017-10-17

    我赞同神话是中国文学起源之观点,也认为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起源的观点是对的;由于六经中也包含了文字记载的神话,故也认为“文学的源头是六经”的观点并没有排斥神话。 公共...

  • [文坛聚焦] 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 2017-10-17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离别相思之“恨”、久经羁旅之“厌”、流年似水之“伤”、时序催人之“愁”、世易时移之“忧”、青山绿水之“乐”、...

  • [文学视点] 党圣元:从解释学思考中国文论的重构路径 2017-10-17

    刘毅青的《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是第一本系统地从解释学理论角度研究徐复观美学的专著,该书拓展了新儒家的美学研究,同时也是比较美学与文论的研究重要成果。该书出版之后...

  • [文学视点] 杨扬:《小说月报》对中国新文学的塑造 2017-10-17

    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本月13日至15日,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将相聚京城,围绕“商务印书馆与中...

  • [文坛聚焦] 论新世纪文学的“同质化”倾向 2017-10-17

    内容提要: 作品的“同质化”现象,是中国新世纪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内在痼疾。它既表现在作家创作的自我重复上,也体现在作家群体对某种社会热点或文学类型的相互袭仿之中。...

  • [文学视点] “典型”形象及其叙事——关于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思考 2017-10-17

    “与其说“典型”意识在当代儿童文学的写作中正逐渐淡去,不如说是文化和文学的当代革新向“典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当代儿童文学的童年书写和形象塑造来说,有意识地探索...

  • [学术争鸣] 重建对重大精神问题的发言能力 2017-10-17

    一、在当下极为强调文学交流的语境里,也不能忽略文学的另一种本质——写作的非交流性。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交流的产物,恰恰相反,它们是在作家个体的沉思、冥想中产...

  • [文坛聚焦] 文学批评的道德维度不可或缺 2017-10-17

    从古至今,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文学向来被看作人类反省自我与提升灵魂的重要途径,这就使文学既把道德作为一种目标,也作为一种动力,甚至转...

  • [学术争鸣] 且说结构 2017-10-17

    一 散文诗是雅文学中的后起之秀。据我看,它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1.具有一定的诗性美素质; 2.采用精炼灵活的多节段结构样式; 3.语言上有着自然和谐的内在音乐节奏感。 其...

  • [文学视点] 朝戈金:机器人可以写诗,但永远不能取代荷马和普希金 2017-10-17

    欧洲时间2017年8月6日下午16:30(北京时间8月6日晚22:30),第一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列日开幕。刚刚连任了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的朝戈金在大会上致辞。 朝戈金 国际哲...

  • [文坛聚焦] 促进网络文艺健康有序发展 2017-10-1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工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

  • [学术争鸣] 向前走的时候不妨向后看看 2017-10-17

    一、关于当前长篇小说的评估问题。某种意义上,对当下长篇小说的讨论,实际上也就是对当代中国文学现状的讨论。这个讨论,从来就有分歧,而且常常很极端。我之前读到一则报道...

  • [学术争鸣] 结尾的一种方式:细节化 2017-10-17

    散文诗的结尾当然是花样百出、千变万化的,不会有什么模式,更不应有什么定式。但是,也不排除可以把它归纳为若干“类”。比如细节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试以我的《咸咸的乡愁...

  • [文学视点] “华语语系文学”:必也正名乎 2017-10-17

    “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名不正则言不顺,之所以有这样一个不正之名,是潜藏在这个概念背后的“去中国化”的意识形态的干扰。如何面对中国,如何面对中国与“世界中的中国文...

  • [学术争鸣] 百家腾跃 终入环内 2017-10-17

    中国文学发源是丰富的多元的,景象是壮观的,原初先民的想象、传说、歌谣、故事、神话等等,都构成滋养中国文学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源头活水。将某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学的唯一...

  • [文坛聚焦] 诺贝尔文学奖的“钟摆效应”莫言的获奖使中国作家进入诺贝尔家族;门罗的获 2017-10-17

    进入9月,总有人坐九望十,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所纠结;博彩业更是推波助澜,以其特有的挠痒痒方式撩动诸侯神经,并免不了顺势大捞一笔。这显然已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

  • [学术争鸣] 用中国精神为文艺筑脊铸魂 2017-10-17

    每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精神。当这两种精神叠合并融会于特定的国家形态与社会生活之中时,便会自然转换为大众高度认同和尊崇的国家观念与时代标识,并成...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