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崇德(1942-),男,河北霸州人,河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文学院;于东新,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金词/完颜皇族词/风格嬗变/文化...
作者简介: 徐刚,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路遥并不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交叉地带”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文学概念,并形成了其小说叙事中至为重要的动力机制。对此,路遥曾坦言,“我是...
侗族大歌与自然有关系? 侗族大歌与侗族建筑有关系? 侗族大歌与侗族稻作文化有关系? 侗族大歌与侗族本土制度以及社区伦理有关系? 不错,侗族大歌存在于以族群和地域为特征的...
内容提要: 二十多年来,“回族文学”在回族作家和回族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回族作家队伍结构的变化、回族作家“非回族化”创作现象的存在、出版...
作者简介: 陈炎,山东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作为“形而中”的审美文化史,我们的研究方法既不是单纯的逻辑演绎,也不是单纯的经验归纳,而是一种经验描...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论所遭遇的基本问题。自从国门洞开,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从某种意义上就成为西方各种文论的练兵场,中国本土的文论话语俨然“失语”。诚如有...
什么是“文本”,这是一个内涵颇为复杂的问题①。综合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本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文本是一个现当代文论概念,对其解释必受语言学模式影响,新的语言...
内容提要: 元稹在《杜甫墓系铭》中较早提出律诗的概念,后世多据此认为律诗定型于沈佺期和宋之问,而未深究唐初“官学大振”在诗歌演进中的作用。实际上,官学教育主要通过科...
作者简介: 孔育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民“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由此,“精神奴役的创伤...
作者简介: 袁盛勇(1970—),男,湖南新化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现代中国文学与思想史研究。 内容提要: 延安时期文艺上“...
作者简介: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学术史等研究。 内容提要: 改革30年的文化变迁,值得夸耀,也需要反省,其...
一、谱系学与身体 福柯本人一生从未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或结构及后结构主义者,但由他所发展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及对西方现代社会及文化的深刻批判,使其在多方面与多维度上成...
自古以来, 壮族就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壮族民歌的触角插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用歌问路访寨, 用歌迎宾接客, 用歌寻偶择配。千千万万首壮歌, 如涓涓细流, 汇成浩瀚的歌海...
内容提要: 魏晋玄学对于当时文论有怎样的影响,是颇为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汤用彤先生概括魏晋玄学要旨,谓本末有无之辨为其根本性议题,而言意之辨乃其治学之新方法,所论极为...
内容提要: 西夏文学研究一直是西夏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西夏文学总论、西夏谚语和诗歌、西夏“文”、西夏翻译文学四个方面可以看到现有西夏文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但同时在研...
作者简介: 李长中,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 内容提要: 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写作”处理的是“人类—生态”问题,通过反思现...
作者简介: 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本文从“自画像”的角度重新阐释鲁迅的《野草》,讨论鲁迅是如何“写出自己”,如何在审视和反思中,创造出一个供“审视”...
作者简介: 孙赫男,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 《词学季刊》是20世纪30年代影响最大的词学研究专刊,体...
作者简介: 曾军(1972-),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马克思对交往问题的思考主要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在马克思思想的不同时期,“交往”的含义有广义和...
作者简介: 解志熙,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以鸥外鸥为代表的“反抒情”诗派活跃于抗战及40年代诗坛。这是一个“左翼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其诗作体现了左翼的政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