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以钢,1953年生,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著作有《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中国的风流才女》等。 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斗争、政治斗争构成社会生活重心之所在。感...
内容提要: 明末清初中州,特别是归德地区与吴地文人交游面广,文学互动频繁。这一时期两地文学互动可分三个阶段:启、祯之际,雪苑前六子与吴地文人在党社活动中声同起应、互...
作者简介: 高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浙江金华321004 内容提要: “80后”作为文学命名最初只是一个时间...
作者简介: 张海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 《易水歌》又名“荆轲歌”、“萧萧歌”、“渡易水”等,历来被看作是《史记·荆轲传》中易水送别场面的点睛之笔,然而《风...
内容提要: 在以往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我们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市民视角上,而基本忽视了对乡民故事的考察。南宋洪迈的文言小说集《夷坚志》中乡民人物类型众多,故事题材丰富...
作者简介: 毕光明 1951年生。海南琼州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著有《文艺复兴十年》等。 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的文学,在当代中国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一种源于二十年代、进入...
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作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新革命历史小说”在表意策略、写作模式上都与旧有的“革命历史小说”有极大差异,它借助对于个体生命史的富于感性与激...
20世纪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生产成果丰硕的世纪。 迄今为止,人们发明了很多的说法来描述这个世纪。诸多表述中,也许波兰尼说法最为传神,一个the great trans...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考察《日本杂事诗》的修改并与《日本国志》对照,探测黄遵宪思想发展的轨迹。论文对《日本杂事诗》初刻本、定稿本作了细致比勘,纠正了此前不够准确的结论...
作者简介: 欧阳可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单边叙事的存在,使民族文学呈现出意识形态话语的张力性姿态,这可能会在文化意义上形成与他...
内容提要: 金朝女真“本曲”泛指女真人的民族音乐。它贴近女真民族的现实生活,情真意切,具有自然的美感;在艺术形式上,旋律质朴、节奏棱角分明,风格豪放爽健,并具有俚俗...
作者简介: 陈学勇,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不下数十位,如今留名青史的寥寥无几。凌叔华当年仅以薄薄一册《花之寺》引人瞩目,赢得“闺秀派...
内容提要: 从元明之际的时代转折特征与南园诗人群体的人生遭遇,重新探讨了南园五先生所代表的南园诗社的构成过程以及所体现的诗学意义。文章认为,南园是此一诗人群体初次结...
作者简介: 梅显懋,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我国至汉代“序”字才有序文之义,官、私著作至汉代始有真正意义的序文。初时以序名篇,乃用“...
文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代文艺学研究最少的问题之一。经济几乎从来没有在当代文艺理论的研究中占据过重要地位。现实存在的文艺的经济特征在文艺理论的研究中长期处于被遮...
自从十九世纪后期西方学术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起了巨变,也产生若干隐忧,其中,让几辈文学理论家焦虑的是文学理论的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怎...
作者简介: 乐黛云 1931年生,贵州贵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简介: 邹华芬,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影学在读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 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往往被表述为纯真美丽的少女和善良、宽厚的妻...
内容提要: 清代布衣文人为清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影响了清代诗、词、文创作风气的转移:如孙枝蔚、吴之振、厉鄂促成了清代诗坛宗唐与宗宋的对立,万树、孙默引...
早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古代文论家们就用“意象”指称创作者和欣赏者意识之中的艺术世界,他们对“意象”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魏晋六朝至晚唐,如刘勰的“窥意象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