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南亚语言同源关系研究的新进展(5)


    1924年,Przyluski在《世界语言》一书中的“南亚语言、孟高棉语言、安南语言”等章节里提供了更好的分类。他把南亚语系分为三个主要语族:蒙达语族、孟高棉语族和(前越南王国的)安南语族(Annamite)。Przyluski的分类与Schmidt完全不同。虽然都是三个语族,但是内部差异很大。那时已出现了芒语资料,而且芒语与越南语极为相似,还没有经历过剧烈的语音变化,因此非常利于语言比较。这种资料正是Schmidt和其他学者所缺的,因为它清楚地表明越南-芒语不能排除在南亚语系之外。
    G.Maspero非常怀疑Schmidt及此前学者的观点。他对泰语、高棉语、越南语都做过研究。1915年,在其编著的《高棉语语法》中,G.Maspero对马六甲诸语、尼科巴语、卡西语和蒙达诸语是否属于南亚语系表示怀疑。他严厉批评Logan、Forbes、Müller和Kuhn提出的“孟-阿南语族”(这个语族包括孟语、高棉语、越南语、占语等)。G.Maspero承认孟高棉语和德昂语有发生学关系,其他都不确定。他对卡西语的否定来自他的推理(根据泰-越语关系的认定),即孟高棉语不会有声调。但后来的研究证明孟高棉语有两个声调。
    H.Maspero把越南语排除在南亚语系之外,认为越南语与台语有关系。他在1912年就提出了这一观点,1929年和1952年再次申明。如果Maspero不认为越南语属于泰语,他就能在Haudricourt之前40年解决声调起源的问题。Maspero充分描述了越南语声调和音节首、音节尾之间的关系。现在看来,他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声调起源的内部构拟。但那时他只是把越南语声调看作是音节发展的结果,后依照泰语的模式发展而来。
    von Hevesy(1930)反对Schmidt提出的蒙达-孟-高棉语同源词,并找到其他同源词来证明蒙达语与芬兰-乌戈尔语同源。他在一系列论文中嘲笑南亚语系假说,把Schmidt的词汇比较贬得一文不值,强调蒙达语是一种高度合成的、加词缀的语言。但是Hevesy的研究也不具说服力,故Sebeok(1945)直截了当地说它完全不可靠,毫无价值。Briggs(1945)说,他不愿意放弃Hevesy的芬兰-乌戈尔语系假说,但他也同意Schmidt的观点,不过他没有增加新证据。
    Schmidt的功绩在20世纪几乎无人能及。很明显,Hevesy和其他学者对他过于苛刻。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Pinnow,他是第一个对蒙达语和南亚语语音进行系统构拟的学者。他于1959年出版的《卡里亚语(Kharia)的语音学尝试》一书是南亚语比较研究的里程碑。他也是唯一一位对南亚语动词形态进行系统比较构拟的学者,因而受到学界好评。他对蒙达语族的卡里亚语进行了细致研究,并仔细构拟了原始蒙达语,同时指出其与其他南亚语言的相似性,然后对构拟原始南亚语给出了一些谨慎的建议。Pinnow认为,全面细致的研究是首要条件。他也试图提供一份南亚语言的总目录。他还认为,蒙达语保留了古代语言形态的复杂性,这个只在其他南亚语里隐约找到一丝痕迹,如高棉语尾辅音交替。他把南亚语系分为东支(蒙达语支)和西支(高棉-尼科巴语支)。
    一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湄公河流域和安南山脉的语言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分类,只是笼统地称之为孟高棉语。似乎孟语和高棉语是中心,往山上延伸的只是方言连续体。1960年代夏季语言研究中心和越南学者联手,进行了系统的词汇调查,并根据Bloomfield的原则确定村庄的位置。他们渴望使用不同的“新”方法来探讨,如Swadesh的词汇统计学。1966年Thomas发表的“越南的孟高棉语分类”是重要的分水岭。由于年轻学者都乐意分享他们的田野调查资料,Thomas才能够把Swadesh的方法应用于此前学者们笼统称为“孟高棉语系”的20种语言,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除孟语和高棉语之外他还找到了两个分支:卡都语支(Katuic)和巴拿语支(Bahnaric)。文章末尾讨论了调查数据,并把比较范围延伸至孟语和高棉语。从此其他学者也放弃了Schmidt提出的由克木语(Khmuic)和亚斯里语构成的孟高棉语团。
    Thomas(1966)的研究方法是一个转折点。以前南亚语言分类研究总是结合类型学、地理学,外加精心挑选的词汇同言线。而词汇统计学作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忽略类型学和地理学,相比这个领域以前使用的无系统的方法,显然是一种进步。Thomas使用这种方法得出了一种清晰合理的结论,因此该方法被广泛用于南亚语言研究。自此一大批学者开始运用词汇统计学方法研究南亚语言,特别是夏季语言研究中心的学者们,还包括一些研究南亚语言的俄罗斯学者。
    Thomas和Headley(1970)以Thomas(1966)的文章为基础,使用增加的田野调查资料和过去发表出来的词汇及语音对应材料,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包括除蒙达语之外所有其他的南亚语言支系。这次研究以Swadesh 200词表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东南亚语言的各种条件,产生了207词表。该文章的主要成就在于首次识别出与高棉语相别的皮尔语支,并创造了术语“皮尔语”。还应注意的是,芒语(Mang,越南北部靠近中国的一个小社团所说的语言)似乎也是在英语资料中首次出现,并暂时与德昂语放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