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汉语虚词的再思考(4)


    四、汉语虚词的范围和类别
    1.汉语虚词的范围和类别问题的不同见解
    由于各家划分虚词和实词的标准不一样,所以构建的汉语虚词的范围和类别也不完全一样。今列表略举有关著作所说的虚词的数量类别,就可看出各家的异同(下页表2)。
    这样看来,各家虚词的范围不完全一样,有同有异。连词、助词、介词、语气词这4类看作虚词大家有共识,但对某些词类(如代词、趋向词、叹词、象声词、方位词、量词、副词)就有不同的看法。
    
    2.几个词类的讨论
    (1)代词是虚词还是实词?
    一般语法书所说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之类)、指示代词(“这、那”之类)、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样”之类)。这类词数量很少,属于封闭性的词类。有的语法书以意义标准(“空灵”)或封闭性为标准区别虚实,把它们看作虚词;但是如果从语法功能标准划分虚实,代词一般跟它们所代替的实词在语法功能上有同一性,即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13)所以分析为实词比较合适。
    (2)趋向词是虚词还是实词?
    趋向词(“来、去、上来、下去、起来、下去”等)数量也不多,属于封闭性的词类。如果以封闭性为标准区别虚实,趋向词可以列举,也会看作虚词;但它们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充当“谓语、定语”等(14)),所以分析为实词比较合适。现在大多数教科书把它们归入动词(称为趋向动词)是合理的。至于个别已经虚化的(如“笑起来”的“起来”等)应当归于虚词。
    (3)叹词和象声词是虚词还是实词?
    叹词(“唉、哎呀”等)和象声词(“咔嚓嚓、轰隆隆”等)数量有限,也可看作封闭性的词类。如果以封闭性为标准区别虚实,这两类词也可以列举,有的语法书据此把它们归于虚词。有的语法书根据意义把它们归为实词。(15)但这类词不仅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谓语、定语等(16)),而且常可以独立成句,它们跟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更不能独立成句有极大的差别,所以分析为实词比较妥当。由于这类词常常独立成句,这跟大多数实词有一定差别,有的语法书就认为它们不是实词,把它们称为“特殊词”;但从语法功能上看,虚词是不能独立成句的,而这类词无疑是句子的实体部分,从本质上看与实词基本相同。
    (4)方位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古汉语里方位词能单独充当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归于实词没问题。但现代汉语里的方位词有两种情况:有些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上面、下面、里面”等),有些(特别是单音节方位词,如“上、下、里、外”等)一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除非在特定语境里带有文言色彩)。据此可以分别处理:把能充当句法成分的称为“方位名词”(如“箱子的里面、桌子的下面”中的“里面、下面”),归于实词;把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称为方位词(即附着在名词后的助词,也有称为“后置词”的,如“箱子里、桌下”中的“里、下”),归于虚词。
    (5)量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所以也称“单位词”。有些语法书把量词称为“副名词”,或看作“名词的附类”,就归入实词。但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17)主要功能是附着在数词或指词上构成数量短语(“一本书、三个人”之类)或指量短语(“这本书、那个人”之类),形式上量词具有黏附性、定序性和封闭性,不重叠时一般读轻声,所以把它归于虚词比较合适。
    (6)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根据意义标准,认为副词意义“比较空灵”[1](P12)就看作虚词。根据功能标准有两种情形:有的根据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这个句法标准,认为副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状语),就把副词看作实词;[14]有的根据能否充任主要句法成分这个标准,认为副词不能充任主要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就把副词看做虚词。[9](P39)张斌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前言》说:在划分虚实问题上,“最难处理的是副词,把它列入实词或虚词都可以说出一大堆理由。其实它的内部情况很不一致”。[26]也指出从意义上看,有的副词接近虚词,有的副词接近实词。张谊生认为分类的标准“应该是词的句法功能”,副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理所当然应该归入实词”;可是又认为意义标准(意义的虚化或实在)是“参照标准”。[7](P4~9)于是,提出把副词两分的设想:把那些表示概念意义的描摹性副词称为状词、概念词,归入实词;把那些意义虚化的限制性副词、评注性副词等称为副词,归为虚词。[27](P6-10)这样的设想实质上还是着眼于意义。根据意义标准把副词归于虚词虽然跟传统意义分类接轨,但那不是语法分类。如果根据意义把副词分为两类,实际上又违反了功能标准,因为描摹性副词跟限制性副词、评注性副词在句法功能上是一样的。既采用功能标准,却又顾及意义标准,必然会顾此失彼;在区分虚实上同时采用功能标准和意义标准,这不合乎形式逻辑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的原则。(18)至于根据主要句法功能标准把副词归于虚词的观点,[9]实际上还是为了照顾到传统的意义标准,但这又和把描摹性带有“实在”义的副词也归为副词发生矛盾。采取意义虚实来分类,那不是词的语法分类。其实,实词里也不乏意义虚化的词,如“虚义动词、评议动词”之类;而虚词也不乏有实义的词,如含有概念意义的方位词以及某些量词。如果承认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并主张采取能否做句法成分为标准,那么副词应归于实词。
    3.根据“添显”功能分出的虚词的范围和类别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但能依附于实词性词语或句子上,或插加在句子、话语里,表达“添显”的语法功能。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和添显功能的差别,本文把虚词这个大类下分为连词、助词、介词、语气词、方位词、量词、插加词(19)7类。为清楚起见,列表3于下:
    
    在讨论虚实分类标准时,应当把词类形成的底层“理据”和划分虚实的“标准”区别开来。意义标准混淆了底层的现实理据、思维理据和语言的语法功能标准。虚实分类上的意义标准(如“是有解还是无解,是实在还是空虚,是否表达概念,是否表示事物、动作、变化、性质”等(20))也不是一点都没有道理。这是因为:从语言跟客观世界的关系上来说,词类划分的确跟客观现实(事物及跟事物有关的运动、属性、数目等)有一定的关联,实词一般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处所、时间等,而虚词一般不能。客观现实可以说是词类划分的底层现实基础或理据。从语言跟思维的关系上来说,词类划分的确跟思维(或认知)结构里的概念有一定的关联,实词一般表示概念,而虚词一般不表示概念;概念意义可以说是词类划分的底层思维基础或理据。实词虽能表示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属性等,也能表达概念;然而实词跟它们毕竟不是完全对应的,加上对这种意义的“有解、无解”及“实在、空虚”因人而异,很难驾驭。而且虚实本身也是相对的,(21)更何况这种意义不是语言的语法意义,所以采用意义标准来分虚实,在理论上欠妥,在实践上也行不通;但在采取功能标准的前提下,这种感知意义可以适当参考。
    虚词和实词的分类是语言里词的语法分类,应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标准。语法功能标准包括句法功能标准、语义功能标准和语用功能标准。从句法功能上看,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从语义功能上看,实词能充当语义成分,虚词不能;从语用功能上看,实词能表达语用的基本功能,虚词不能,而只能表达“辅佐性语用功能”。语义功能标准和语用功能标准是语法功能的深层本质标准,句法功能标准是语法功能的表层形式标准。深层标准要通过表层标准才能显现,所以,采用直观的表层句法功能标准体现了“三位一体”的语法功能标准。
    在辨类方法上,应把划分虚实的标准和划分虚实的辨类方法区别开来。可采取从简原则,要抓住能直接观察得到的句法功能标准来辨类,即凭表层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虚实:凡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凡不能的是虚词。这是辨类方法上最基本的方法。在划分虚实的操作方法上,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外在形式特征(如词类分布形式,词类结合形式,连接、附属、插加形式,鉴定词形式,问答形式)来验证虚实的分类和给特定词定性。
    虚词的语法功能是跟实词相比较显现的:虚词不具有实词的那种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和语用的基本功能,但具有“辅佐性语用功能”,即在组语造句中表达独特的语用“添显功能”。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和添显功能的差别,虚词可以分为7类:连词、助词、介词、语气词、方位词、量词、插加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