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观察视点和方法——以早期(魏晋)天师道文献为例(3)


    5.词汇新质层面的复音化考察
    词汇复音化的程度,还可以从词汇的新质层面来考察。词汇新质是指词汇中发生变化的部分,词汇变化过程中,复音词与单音词所占据的地位不同,成为我们了解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方面。根据我们的统计(见上文),在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的词汇新质中,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情况如下:
    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1643个新词中,有1625个复音词,18个单音词,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比例是98.90:1.10;复音新词的使用量为2554次,单音新词的使用量为36次,二者比例为98.61:1.39;单音新词的文献覆盖量为20篇次,复音新词的文献覆盖量为1744篇次,二者比例为98.87:1.13。二者与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数量比率基本一致,平均三者为98.79:1.21。
    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共出现559个新义,其中复音旧词新义415个,单音旧词新义144个,二者的比例是74.24:25.76;复音新义的使用量为820次,单音新义的使用量为548次,共1368次,二者的比例是59.94:41.06;复音新义的文献覆盖量为489篇次,单音新义的文献覆盖量为195篇次,共684篇次,二者的比例是71.49:28.51,复音词新义的整体使用率和覆盖率低于复音词的数量比率。综合三个方面,它的平均比率为68.56:31.44。
    在这个层面,复音词对单音词也已经有了相当的优势。
    6.词汇个体的活力考察
    词汇复音化和程度,还跟词汇成分个体活力有关。词汇成分中复音词和单音词的个体活力差异,可以从它们的使用率和分布率来考察。个体使用率是指每个词在考察文献中平均的使用次数,分布率也叫覆盖率,指文献中对每个词使用的次数,如果以一种文献为一个语境,那么能够在更多文献中出现的词,它的使用范围(出现的语境)就广。因此,个体使用率高、个体分布面(覆盖率)广的词汇成分,它们的活力显然要高些。
    从整个词汇层面来看,早期天师道十部文献中4921个通用的复音词使用了10136次,使用率为2.60,即平均每个词使用了2.6次;它们出现在6144篇次的文献中,分布率为1.25,即每个词平均出现在1.25种文献中。2344个通用的单音词,使用21789次,使用率为9.30;它们出现在4891篇次的文献中,分布率为2.90。
    从词汇新质的新词层面来看,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复音新词1625个,使用2554次,使用率为1.57;1625个复音新词分布在1744篇次的文献中,分布率为1.07。单音新词18个,使用36次,使用率为2;分布在20篇文献中,分布率为1.11。
    此外,从词汇新质的新义层面来看,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共有415个复音新义,使用820次,使用率为1.98;它们分布在489篇次文献中,分布率为1.18。单音新义144个,使用548次,使用率为3.81;它们分布在195篇次文献中,分布率为1.35。
    
    由表中可以看到,单音词的使用率和分布率都明显高于复音词,反映了在能产性方面明显低于复音词的单音词汇成分,在语用中仍然占据相当的优势。综合以上各项中的使用率,复音与单音的比例是6.15:15.11,换算为百分比是28.93:71.07。
    复音词和单音词的综合分布率是3.50:5.36,换算为百分比是39.50:60.50。
    在这个层面,单音词又优于复音词。
    7.词汇复音化程度的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词汇不同层面的复音化表现,可以观察到复音化在词汇的表面和内部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得出符合大众语感和词汇复音化进程的客观评价,认识到汉语词汇复音化是在不同层面逐渐展开的。
    首先,复音化进展最快,也应该是最先切入的,是词汇的新词层面,新生词中复音词数量超过并压倒单音词,是复音化的开端。复音词的高新生率积累到魏晋文献中,高达98.79:1.21,新词几乎都采用复音的形式,这说明,至少在魏晋时期,新词层面已经高度复音化——这一数据,跟目前历史词汇的专书或专题描写的结论是一致的,各种讨论中古新词的研究,都很少列出新生的单音词,而有数以百计的复音新词。
    其次,是新义层面的复音化,即有更多新义来自复音词,而单音旧词引申出的新义数量在减少,这在十种天师道文献中也有68.56:31.44的优势。
    第三,词汇中复音新词新义的迅速增加,而单音成分的发展变化相对停滞,最终改变了词库中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数量对比,十部天师道文献所呈现的词库中复音词对单音词为67.76:32.26,说明复音形式在词汇中的影响日益增长。
    第四,由于复音词整体数量的优势,不同文献中采用的不同复音词的可能也在增加,复音词在语境分布方面,也超过了单音词,达到55.68:44.32。
    不过,到这个时候,说复音化已经完成或复音词完全占了上风,还为时过早。因为在以下几个层面,复音化还任重道远:
    第五,在语用中单音词的使用数量仍然超过复音词,复音词在语流中对单音词的比率,即说话或阅读时平均使用复音词或单音词的数量,只占31.75:68.25。
    第六,复音词的个体平均覆盖率以39.50:60.50低于单音词,因此,复音词整体的分布面(即我们在每种文献中遇到不同的复音词的机会)并不等于每个复音词单独出现的机会,复音词的个体使用面,即每个复音词在不同文献中平均出现的机会还低于单音词。
    第七,复音词在词汇的个体使用率上,以28.93:71.07远低于单音词,复音词的个体活力不如单音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通过不同层面,逐步扩展的,它的扩展顺序,是先后从以下几个层面依次进行的:1)新词;2)新义;3)词库;4)整体覆盖面;5)语流;6)个体覆盖率;7)个体使用率。
    此外,综合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给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的复音化程度作一个整体的评价,方法就是把以上七项统计分析的数据作平均处理,即:(67.76+31.75+55.68+98.79+68.56+28.93+39.50:32.26+68.25+44.32+1.21+31.44+71.07+60.50)÷7,结果是55.85:44.15。
    总体上看,在魏晋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复音词初步占据了上风。
    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象,本文从多层面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作了探讨,希望能够加深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理解,并有助于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深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