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系词的语法化过程与趋势(9)


    Junger(1981)指出,在一句拥有复杂长主语的句子里,系词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分隔长主语和其后的谓语,以使句子的分析和理解过程简单化。Li & Thompson(1977)也揭示,主题标记(或应为词汇化的主题标记)的功能之一也是区分主题与述题。我们的研究则表明,作为主题标记的“是”的基本功能可能来自于系词“是”和焦点标记“是”的引述/突出功能,正如“是”的系词性用法来自其动词性的用法(孙锡信1992),相关动词性用法来自最初的形容词性用法(Hopper & Thompson 1984)一样。 
    另一方面,虽然系词“是”的历史较主题标记“是”要长,且现有的分析更倾向于优先把相关的“是”分析为系词。但正如Hashimoto(1969)和Hengeveld(1990)所指出的,总是将“是”看作系词的结果是只能将其左侧的成分认作主语,这不仅排斥了潜在的主题化分析的可能性,不符合主题突显性语言的基本结构,也使得理论的完整性受到损伤。 
    最后,对于系词的进一步语法化趋势,现代语法化研究强调将语法化与语言类型学相结合,包括通过语法化的手段研究话语标记,分词和其他成分的发展演变,乃至语序和句法结构。(Wischer 2010)而尝试在生成的框架内研究语法化现象,并将其视为一个参数变化过程(Roberts 1993;Roberts & Roussou 2003),无疑也能为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打开一些新的思路。 
    注    释: 
    ①称相应用法为“是”的渡性用法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用法出现的频率及重要性在上古汉语中都不高,并且相关用法在“是”的进一步语法化过程中也没有被继承下来。 
    ②董希谦(1985)指出,本例中的“是”,“用作动词谓语,意动用法,表示肯定,‘认为是正确的’”,并且“‘是’的这种表示肯定的用法,引申为强调一种推断、确认的意义,逐渐定型专业化,成为表判断的系词‘是'”。 
    ③秦简中也有相同的例子。例如:a.是人破日。(《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b.鬼恒召人入出宫,是遽鬼毋所居。(《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 
    ④下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明“是”的系词性用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a.此何种也?(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b.此必豫让也。(西汉《史记·刺客列传》) 
    c.本朔方土,今为吴越民。(魏·曹植《门有万里客》) 
    d.身张翼德也。(西晋《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e.这人你道谁?(明《金瓶梅》) 
    ⑤按照洪诚(1957),语气系词决定语气,对句子的情态产生影响。而纯粹系词“是”仅表示其前后成分的对当关系,但对命题的情态并不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