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链”的表达策略与类型(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07 《当代语言学》 沈力 参加讨论
3.汉语结果描摹状语的出现条件与功能 本节将针对结果指向描摹状语的出现条件及功能作一探讨,并得出结论如下:结果指向描摹状语选择达成事件或到达事件的结果成分,描摹达成后或到达后的结果样态。下面,笔者将分四小节进行考证。 3.1 量变动作的达成与结果描摹状语 汉语的动作动词可分为表示量变动作的动词和表示非量变动作的动词。量变动作,是指对象物的数量随着它参与的动作推进而变化的动作,而非量变动作则指某对象物的数量不随着它参与的动作推进而变化的动作。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验证。 我们将以动作动词宾语能否用“越V越多”或“越V越少”进行替换为依据,来判断该动作是否为量变动词。如果可以替换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该动作的推进会引发其对象物的量变,即可视为量变动作,反之,则为非量变动作。如(17-18): (17)a.他在倒茶。→ 茶水越“倒”越多。 b.他在抹黄油。→ 黄油越“抹”越多。 c.他在写大字。→ 大字越“写”越多。 d.他在种柳树。→ 柳树越“种”越多。 (18)a.他在砸铁块。×→ 铁块越“砸”越少。 b.他在擦镜子。×→ 镜子越“擦”越少。 c.他在刷鞋子。×→ 鞋子越“刷”越多。 d.他在漆大门。×→ 大门越“漆”越多。 (17)中的四个句子均可用“越V越多”或“越V越少”进行替换,而(18)中则不然,这是因为(8)中对象物的量变与该动作的进展无关。我们既然认可量化动作的存在,那么也就自然可以得出达成事件的计算公式,见(19): (19)量化动作的达成化计算公式: 量变动作+量化宾语=达成事件 非量变动作+量化宾语≠达成事件 (19)的计算公式意为量化宾语表示量变动作的终结点,所以表示量化动作的动词与表示终结点的名词同现时,该谓语就包含结果义,即形成达成事件。反之,表示非量化动作的动词即便与量化宾语同现,也不含结果义。 这个公式是否成立,可以通过进行体标记“在”与量化宾语能否同现来进行测试。我们说“在”不能与含有结果状态的成分同现,那么如果量化宾语能与“在”同现的话,就可以说该谓语不含有结果义;反之,如果量化宾语不能与“在”同现的话,就说明该谓语含有结果义。如(20-21): (20)a.他在倒(?一杯)茶。 c.他在写(?一行)大字。 b.他在抹(?一层)黄油。 d.他在种(?一排)柳树。 (21)a.他在砸(一个)铁块。 c.他在刷(一双)鞋子。 b.他在擦(一面)镜子。 d.他在漆(一扇)大门。 (20)句中的量化宾语不能与进行体标记“在”同现,而(21)句中的量化宾语则可以。这一事实说明量化宾语与量变动词同现时构成了达成事件句,即含有结果义,而量化宾语与非量变动词同现时,不能构成达成事件句。 如果以上的观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就可以来验证本文的观点了。我们认为结果指向的描摹状语与量变动作达成的结果同现,描摹该量变结果的样态。这个观点可以通过结果描摹状语能否与量变动作中的量化宾语同现这个测试来验证。试比较(22)和(23): 由(22)可知,在量变动词句中结果指向的描摹状语必须与量化宾语同现。由(23)可知,结果指向的描摹状语即使与量化宾语同现也不合法。以上测试结果说明本文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构式语法理论解读下的英语新闻标题
- 下一篇:认知视角下英语语法隐喻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