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赵本山的爷爷”和“赵本山的帽子”———漫谈汉语中的两种领属结构(2)


    一 概述 
    “赵本山的爷爷”和“赵本山的帽子”表面形式都是“NP1+的+NP2”,但在语义和句法两方面却存在成系统的对立关系,代表了汉语中两种不同类型的领属结构,前者是“不可让渡”的领属,后者则是“可让渡”的领属。从语义角度看,领属关系的可让渡性是跨语言存在的现象,但各种语言在表达是否可让渡时则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以英语为例,其领属结构有前置式和后置式之分(有时还会出现二者混用的“双重领属”)。一般来讲,英语不可让渡的领属有两种可能的表达方式: 
    
    而可让渡的领属则通常只用前置式而不用后置式结构: 
    
    从语义关系上看,汉语的领属关系也有可让渡(如“赵本山的帽子”)和不可让渡(如“赵本山的爷爷”)之分,但汉语只有前置领属结构,无后置领属结构。这是否意味着汉语领属关系的可让渡性只是语义上的区分,没有句法上或形态上的分别呢?本文对普通话和晋语交城话中相关句法、形态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可让渡性在汉语中也存在句法甚至形态上的区分。 
    二 汉语普通话的两种领属结构 
    2.1两种领属结构中的“的” 
    汉语普通话里“的”常常出现在领属结构中,其隐现规律大有讲究:在表不可让渡的领属结构中,“的”出现与否通常是可选择的;而在表可让渡的领属结构中,“的”的出现则是强制性的,试比较: 
    第一组,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