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音学 >

音随义变,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7)


    三、还有待深入研究 
    音随义变的现象,虽早在汉代就开始受到关注,但迄今为止还不见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初步接触的材料来看,这是一个值得开拓并有着广阔空间的研究领域。《马氏文通》只是注意到声调变化而引起的词性变化。真正试图从音变构词的角度研究的是孙玉文先生的《汉语变调构词研究》(下简称《变调构词》),不仅关注音变引起的词性变化,而且还注意到词义的变化。不过,还只是局限于声调的音变。该书从声调的音变方式对100组词进行了深入研究。据郭锡良先生为该书所写的序中透露,作者已收集了800组变调构词材料,准备继续深入研究。光是变调构词尚待深入研究的词还有800组之多,可见音随义变的研究领域有多么广阔。如果把研究视野再扩大到其他音变构词的领域,不仅空间更为广阔,而且因义变而引起音变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当然研究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可以说,音随义变的研究,一是空间大,一是时间长,一是难度大,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我认为从宏观到微观,下面几个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1.音变规律 
    音随义变有多种方式,一般说应都有规律可循。下面仅从声调的音变、声母的音变、韵母的音变、声韵调俱变等方式进行举例式的分析探讨。 
    声调的音变。从目前初步所接触的资料来看,声调的音变有可能居音随义变的绝大多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与汉语中的词缺乏词性的语法形态有关;其次是声调构词在保持原词基本读音的情况下,更为快捷方便。声调音变多为词性发生变化,其中规律性最强的是名词的声调音变,其次是动词、形容词的声调音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声调音变又多为由平声、上声、入声与去声的声调互变。《马氏文通》名字辨音部分共收字57个,其中由平声变为去声的28个,由去声变为平声的29个;在动词辨音(包括部分形容词)部分,共收字147个,其中去声参与音变的共123个,包括平去、上去、入去、去入等。《变调构词》所收的100个字(有的重出,实际上为80个字),去声全部参与音变构词,其中平去42个,上去25个,入去13个。这个现象有待于深入研究。 
    声母的音变规律。一般为发音部位相同或相近,发音方法发生音变。如“卒”,士卒义,《经典释文》子忽反,精母,齿音,不吐气;仓卒义,七忽切,清母,齿音,吐气。发音部位相同,只是发音方法有异。再如“荼”,《玉篇》收有两个读音,一为杜胡切,一为除佳切(即今“茶”字)。“荼”的声母为定,“茶”的声母为澄。发音部位同为舌音,一为舌头,一为舌面;发音方法,一为塞音,一为塞擦音。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茶之始,其字为‘荼’。……陆、颜虽已转入‘茶’音,而未敢辄易文字也。”他如“羊”,喻四,发音部位舌面,发音方法,半元音;“祥”邪母,发音部位齿上,发音方法,磨擦,浊音。两者声近,喻邪邻纽;发音方法,一为半元音,一为磨擦。浊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