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音学 >

音随义变,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3)


    二、音变的几种方式 
    音随义变的“音”是指词的读音(含声、韵、调);“义”,是指词的意义(含词性)。古汉语中音随义变的现象非常丰富,可音随义变而产生的新词(字)究竟有多少?音随义变的音变规律以及原词和新词的关系,虽然古人已开始注意,但直到现在还不见有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现在能见到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首先受到关注的主要是声调发生的音变。 
    最早对同一个词因意义发生变化而引起声调改变的构词现象,进行收集整理的是清末马建中的《马氏文通》。该书从语法的角度分析了音随义变的现象。在该书卷二《实字·名字二之一》的“名字辨音”一节说:“至同一字而或为名字,或为别类之字,惟以四声为区别者,皆后人强为之耳。藉之古籍,字同义异者,音不异也。虽然,音韵之书,今详于古,亦学者所当切究。”这段话说得很有意思:一方面认为,“藉之古籍,字同义异者,音不异也”,声调的变化是“后人强为之”;一方面又承认音随义变的事实,认为“学者所当切究”。该书的“名字辨音”部分共收有因声调变化而引起词性变化的词,如“比”“分”等共57个。 
    该书卷五《实字·动字辨音五之二》:“更有以音异而区为静字与动字者,或区为内、外动字者,或区为受动与外动者,且有区为其他字类者,散见于书,难以遍举,爰书如干以为例。”这部分共收音随义变的字(词),如“中”“恫”等共147个。其中主要也是声调的音变,但也有少量声调和声母俱变的,如“降”字,一为下降义,读古巷切,去声,见母,今读jiàng;一为降服义,读下江切,平声,匣母,今读xiáng。按:《玉篇·阜部》:“降,古巷切。落也,下也,归也。又下江切。降服也。”也收有两义两音。 
    我们如今看音随义变的音,最终当然应该落实到今读的音。所以也引用反切说明,只是表明义变前后的音,古字书或韵书一般都有所记录,其间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音随义变的音变情况,除常见的声调发生音变外,还有声母音变、韵母音变或声母声调、声母韵母、声韵调俱变等几种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