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结构可以与其中心语属于不同形式类(19)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44 《语文研究》2015年第1期 王红旗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程工.名物化与向心结构理论新探[J].现代外语,1999(2). [2]高名凯,计永佑.从“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问题说到汉语的词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3(2). [3]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1). [4]郭锐.论表述功能的类型及相关问题[C]//语言学论丛:19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J].中国语文,1994(2). [7]李大勤.“Vs前多项NP句”及汉语句子的语用构型分析[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8]黎锦熙,刘世儒.语法再研讨——词类区分和名词问题[J].中国语文,1960(1). [9]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4). [10]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语文,2003(4). [11]沈家煊.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J].汉藏语学报,2007(1). [12]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1). [13]沈家煊.我只是接着向前跨了半步——再谈汉语的名词和动词[C]//语言学论丛:40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4]沈家煊.朱德熙先生最重要的学术遗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15]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 [16]施关淦.现代汉语里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J].中国语文,1988(4). [17]石定栩.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J].汉语学习,2005(4). [18]史振晔.试论汉语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化[J].中国语文,1960(12). [19]司富珍.汉语的标句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0]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1). [21]斯米尔尼茨基.语言存在的客观性[C]//语言学论文选译:5辑.北京:中华书局,1958. [22]王红旗.“名物化”的是与非[C]//胡明扬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3]王红旗.向心结构的识别[J].语文研究,2013(1). [24]王红旗.“指称”的含义[J].汉语学习,2011(6).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汉语准定语句研究
- 下一篇:口语中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