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理论及汉语重音现象(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12 《当代语言学》2014年03期 端木三 参加讨论
不少人认为,有的语言有重音,有的语言无重音(如Hyman 1977)。不过,有的语言,有人认为无重音,有人研究却发现有重音。比如,Selkirk和Shen(1990)认为上海话无重音,而Duanmu(1999)认为上海话有重音。而且,人们往往着眼于不可预测的或是有别义功能的重音,却忽略了可预测的、无别义功能的重音。比如,研究日语的学者,一般着眼于跟声调下降有关的重音位置,因为该位置不可预测而且可以别义。可是,有理由认为,日语的第一音节往往也有重音(Duanmu 2008),这点前人很少讨论。 重音的研究,多数是关于词重音的,讨论语重音的较少。语重音的规律,不少语言都很相似。比如,语重音不但需要考虑句法结构的分支(循环规则),还需要考虑句法的关系,即分支之间,哪边是中心词,哪边是辅助成分。所以,有人提出,无论什么语言,语重音的规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Cinque 1993;Duanmu 1990,1999,2007;Zubizarreta and Vergnaud 2000;Truckenbrodt 2005;端木三2007)。当然,这种想法有待进一步验证。 跟重音理论有关的一个理论是韵律音系学(prosodic phonology,后者用于构词研究时叫韵律构词学(prosodic morphology),用于语句研究时叫韵律句法学(prosodic syntax))。两个理论都跟韵律有关,也都牵涉韵律跟词汇和句法的关系。那么,人们不禁会问,这两个理论,到底是针对不同的问题还是针对同一类问题的两种不同看法呢?我们先考虑韵律音系学,其中心思想是韵律层级(prosodic hierarchy),其中有从小到大的几个单位,见(14)。 Selkirk(1980)最先提出了六个单位,McCarthy和Prince(1986)增加了莫拉,Nespor和Vogel(1986)又增加了“附着词短语”(clitic group)(本文暂不讨论)。可以看出,前三个单位属于重音理论的概念。最后三个单位,一般跟停顿和边界调有关,不必将其看成是前后有域的单位(domain)。而中间的韵律词,却是一个很有问题的单位,下面我们略加说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地名“解州”究竟怎么读?
- 下一篇:泰语声调的类型和顺时针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