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音学 >

重音理论及汉语重音现象(4)


    1980年代初,Chomsky(1981)开始用参数(parameter)来分析不同的句法类型。很快也有学者开始用参数来分析重音的类型(Prince 1983;Hayes 1995;Halle and Vergnaud 1987;Idsardi 1992)。常见的重音参数见(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重音理论逐渐开始成熟。不过,仍然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学者们对此尚无共识。 
    1.3 现状和争议 
    本节我们从几个方面列举一些重音理论里有争议的问题。首先,在重音和音步的结构方面,有一系列争议,见(9)。 
    
    关于节拍单位,Hayes(1995)认为,每个语言只选其一,要么是莫拉,要么是音节。不过,一种语言选的是莫拉拍还是音节拍,有时很难判断。比如英语,Hayes(1995)认为是莫拉拍,而Halle和Vergnaud(1987)认为是音节拍。Duanmu(2007)提出,一种语言可以同时有莫拉拍和音步拍,包括汉语和英语。 
    音步长短中,两拍步(即双拍步)最常见,三拍步诗歌里有时有,其他长度就非常罕见。假如只有两拍步和三拍步,那么三拍步也可以用两拍步来分析,即每两步之间多了一个自由音节,见(10),其中s表示重拍,w表示轻拍,方括号表示音步界。 
    
    两种分析中,重音节、轻音节的位置完全一样。当然,两种分析的选择跟自由音节是否成立有关,跟音步界的确定也有关,这些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