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理论及汉语重音现象(10)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54 《当代语言学》2014年03期 端木三 参加讨论
汉语的词长搭配,见于一些四缺一现象,如“技术-工人、技术-工、技-工、*技-工人”,或“种植-大蒜、种-大蒜、种-蒜、*种植-蒜”,每例的前三项可用,第四项不用(星号表示不用项)。这种四缺一现象,语料中有充分的数据(Duanmu 2012),讨论的人也不少。Lu和Duanmu(2002)认为,这个现象只能用重音理论来解释。 词长和词序的问题,来看“汉语大词典”(不是“大汉语词典”),上海的“四川北路”(不是“北四川路”),深圳的“沿河南路”(不是“南沿河路”)等。其他还有“切菜刀”(不是“菜切刀”),“蔬菜加工刀”(不是“加工蔬菜刀”),“苹果削皮刀”(不是“削苹果皮刀”)等。这类情况,用重音理论也很好解释(Duanmu 2007),否则就很难解释。 词长和句法问题的关系,冯胜利(2000)讨论很多。比如,“负责招生”可以,“负责任招生”却不用。这类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考虑韵律和音步。 2.3 普通话两字组的重音 普通话两字组的重音讨论过的人不少,不过尚无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先把基本事实总结于(20),下划线表示有重音音节(Chao 1968;Hoa 1983;王志洁、冯胜利2006等)。 像(20a)的例子很多(吕叔湘1963:10-2),比如称呼不说“王”,要说“老王、小王”等;国家、城市不说“法、通、沙”等,要说“法国、通县、沙市”等;山不说“泰、华”等,要说“泰山、华山”等,但是双音节的可以说“峨嵋、普陀”等。从重音理论上看,单字不单用跟音步结构有关:音步需要两拍才能体现轻重交替,如果拍音节,就需要两个音节。从韵律音系学来看,最小使用单位是韵律词,而一个韵律词起码是一个音步。所以,两者的说法差不多。 根据重音理论,音步的重音位置应该一致,要么全部在左,要么全部在右,不能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即不能像(20b)和(20c)那样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地名“解州”究竟怎么读?
- 下一篇:泰语声调的类型和顺时针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