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普曼议政,世界倾听(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美国报刊评论无数,为什么独独李普曼成了“专栏霸主”?这只能归功于他的过人之处。李普曼的头脑像聚光灯一样不停地搜索眼前发生的无数事情,权衡轻重,锁定最要紧的来评论。他挥笔成文,话题无所不及——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民主道德、外交事务。他的政论继承了《联邦党人文集》的传统,旨在提问题、讲道理,引导公众思考和探讨公共事务。在他的笔下,抽象乏味的理论变得栩栩如生。
    读他的文章,公众不仅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而且潜移默化地训练了自己的理性思维和高尚情趣,从而习惯于服从真理而非权力,习惯于思考问题而非盲从盲动。李普曼文章中渗透的洞察力、分寸感、辨析性、对事物的包容平衡和超然公允的态度,使读者即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会开卷有益。他不仅成为公众的良师益友,也被公认为华盛顿主要的引领品味人(taste-maker),维护着公民社会的正气。李普曼从不媚俗,当他发现流行观念有误时,敢于逆潮流而动。但同时他也清楚自己的职业与民意密切相关,凭着一种敏锐的直觉,他从来不让自己偏离民意太远,这也是他能长期保持对公众说服力的秘密之一。
    除了每周的专栏,李普曼还发表了大量著作:《外交赌注》、《公众舆论》、《幻影般的公众》、《道德序论》、《良好社会》、《公共哲学随笔》等,既有演讲或政论集,也有专著。其中《公众舆论》一书对舆论如何形成有独到精辟的见解,被视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之作。1938年,巴黎召开为时五天的“李普曼学术讨论会”,法国政府破格授予他荣誉军团骑士称号。1962年后,李普曼又和《华盛顿邮报》与《新闻周刊》合作过几年。1967年5月25日,最后一篇T&T见报。1974年,李普曼以八十五岁高龄坦然走完他的精彩人生。
    现实外交观
    李普曼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卓越的外交事务分析,特别是二战后对国际局势的一系列评论,主要有:
    1943年:《美国的外交政策:共和国的盾牌》,主张将外交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和结盟的基础上。印数五十万,美国三军发放,被各国译成十几种文字。
    1946年:分三部分连载的关于德国问题的文章,反对英国把德国作为反苏堡垒,主张建立统一而松散的德国联邦。欧美每家重要报纸都转载了它,反响强烈。
    1947年:《凶事预言》,描述欧洲困境,呼吁美国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有效推动了马歇尔计划的通过。
    1947年:逐条反驳署名“X”的乔治·凯南关于“遏制”的文章,分十四次连载,世界各国外交部和总理府都仔细研究。单行本取名《冷战》,这个词从此流行开来,成为一个时代的名称。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普曼认为“斯大林不过是步彼得大帝和伊凡雷帝的后尘而已”,并非凯南所言的意识形态狂热分子。他主张美苏关系在欧洲实行政治解决,而不是在苏联周围进行遏制。
    1958年:四篇采访赫鲁晓夫的文章,在世界各地报刊上广为转载,各国外交官仔细研读,单行本为《共产主义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李普曼由此荣获他第一个普利策奖。
    1961年:再度访苏后写的三篇采访,为各国外交部的热门读物,成书后名《面临苏联的考验》,为此他再次荣获普利策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