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普曼议政,世界倾听(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无冕之王”
    读传记和史书的显著不同就是,在传记中人物又都活了过来,又能看到他们踔厉风发,听到他们唇枪舌剑,正是这些生动的片段使五百多页的《李普曼传》读来兴味盎然。
    李普曼一生都在议政,他的大名在美国当代史书中经常可见。作为政治评论家,他堪称居高临下的“顶楼君王”。年仅三十多,李普曼已经跻身于美国一言九鼎的人物之列,周旋于各国的决策层。
    李普曼结识的第一位总统是西奥多·罗斯福。早在1913年,这位进步运动领袖就写信称赞他的《政治序论》一书,还与他畅谈通宵。从老罗斯福到尼克松,六十年间白宫主人进进出出,换了十来个,可李普曼还是李普曼,引领着公众舆论,没有一位总统不想拉拢他。威尔逊用两个多小时向年轻的他介绍施政方案。柯立芝在白宫宴请他,对他的批评毫无怨愤。胡佛在竞选前征求他的意见。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保持经常联系。杜鲁门想和他搞好关系。艾森豪威尔主持五角大楼时每隔一两个月就要请他去一次。肯尼迪上任后登门询问国务卿人选。约翰逊得到李普曼支持喜出望外,又是吹捧又是授勋。尼克松早就想接近李普曼,特约他见面,告知解决越战已列入议事日程的首位。
    李普曼周期性出访欧洲,所到之处,会见各国政要名流——丘吉尔、戴高乐、赫鲁晓夫、教皇、墨索里尼……有意思的是,常常是这些大人物主动想结识李普曼。1939年他到英国,丘吉尔专程从乡下赶来见他。1942年,他向美国公众呼吁,要求政府承认戴高乐抵抗运动。戴高乐将他奉为上宾,终生为友。赫鲁晓夫两度邀请他访苏,在私人别墅中热情款待。1972年,周恩来邀请他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新闻界人士,八十三岁高龄的李普曼有礼貌地谢绝了。
    常说报人是无冕之王,但有几人能像李普曼这样将其含义发挥至此?
    背后有民众
    一介布衣的李普曼,既非人民选举,亦无政府任命,他的权威从何而来?
    答案只有一个字:读者——他背后遍布四海的读者。他的武器只是一枝笔,然气势磅礴,力敌万军,这正是各国政要所不能忽视的。
    李普曼大器早成,1910年从哈佛毕业时二十一岁,可谓风华正茂,德才兼备。他先是去报社工作,给黑幕揭发者林肯·斯蒂芬斯当过助手,获得对实际政治的一手了解,同时修正和形成自己的政见。他二十四岁出版《政治序论》,二十五岁出版《放任与驾驭》,思想之成熟非一般青年所能企及。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思想型的公共知识分子。
    一次大战爆发后,外交事务成为李普曼的终生关注。在反思战争时,他发现“思想是制止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人们选择和平而非战争,需要“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有深刻的理解”。于是他参与创办了自由派色彩的《新共和》周刊,想通过它来活跃公众舆论。李普曼出手不凡,1914年他的第一篇社论发表后不到三个月,杂志的订户就从九百增至两千五百,到1918年时每周销售四万余份。
    《新共和》立场温和,思辨理性,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很快就成为严肃而富创见的思想家们用英语表达观点的平台。李普曼的文章尤为突出:思想犀利一针见血,分析判断条理分明,加上意境高尚、文笔优雅、用词精确,读来赏心悦目。一战结束时,他的文章已经颇具影响。
    在《新共和》七年后,李普曼于1922年转到《世界报》。由报业寡头普利策创办的这份报纸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在政治上拥护平民党主义,走大众路线,搞耸人听闻,曾以黄色新闻获得超大发行量。老普利策1911年去世,他儿子接手后有意转向体面,特邀李普曼去加强新闻社论版。在九年中,这位普利策阵营的明星一共写了一千两百篇社论,其中三分之一有关外交事务。此时的李普曼已是当之无愧的外交事务专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他的评论越发神采飞扬,闳中肆外,擅长将错综复杂的事情整合得清晰明了,便于一般读者理解把握。他的声望与日俱增,从纽约遍及全国,各界权贵对他刮目相看,争相结交。
    1931年,《世界报》被普利策家族出售,多家报刊和高等院校向他发出邀请。四十一岁的李普曼选择了保守的《先驱论坛报》,因为它许诺他在风格和立场上的绝对自由。他的专栏取名“今日与明日”(T&T),每周四篇,开创了完全用于阐述观点的政治专栏,也成为李普曼此后三十六年的标志。
    最令人尊敬的共和党报纸请来一位主要的自由派人士当主笔,这是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时代周刊》专门以李普曼为封面人物发表文章,称他为“他们的摩西,他们的自由主义的伟大倡导者”。在五百名客人为他召开的庆贺活动中,他发表了题为“新闻工作与自由精神”的讲话。1931年9月8日,第一篇T&T发表,一夜轰动,两百家报刊同时转载这一专栏,李普曼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纽约客》的一幅漫画写出了他当时的影响:两位有钱的老妇人在火车餐车上,一个手拿报纸对另一个说:“当然,我早上只喝一杯咖啡。一杯咖啡和沃尔特·李普曼的文章是我的全部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地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李普曼无形力量的源泉。在那些用头脑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心目中,“他的领导地位已经毋庸置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