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谍战小说变成了单调的智力游戏?(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现在据说闹剧本荒,或者说编剧荒,但是看来看去其实还是题材荒。在街头的黄鱼车边上翻翻,国产的电视剧,一排谍战片,一排战争片,一排清宫片,OVER。单说这谍战片呢,《林海雪原》、《保密局的枪声》、《夜幕下的哈尔滨》、《蓝色档案》、《敌营十八年》,然后,哦——《红灯记》、《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51号兵站》……这些电视剧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借了原作的标题和人名进行能多离谱就多离谱的再创作,这大概可以叫作标题艺术,大概可以算作行为艺术的一种。
    我是个从小被灌注了英雄主义情结的人,我的英雄崇拜从幼儿园时代看《闪闪的红星》开始酝酿,到小学四年级以后能自己看小说达到泛滥,那些年又赶上八十年代的地下党题材的影视剧热。但是这种热情很快在九十年代之后熄灭,因为相关题材的书陆续被我读完(我曾经近乎变态地在复旦图书馆的大书库里一本一本翻读那些几乎没有人碰过的地下党题材的新章回体小说),同样题材的影视剧也让位于公安和国防题材了。最近几年谍战片热的出现,让我始而振奋,继而失望,但还是在振奋和失望之间徘徊,不肯绝望。这么多剧集,我当然没有全看,我看过的大概只有十部左右而已,但是仅就看过的这些而言,和大众对这些剧集的评价基本上一致——虽然谈不上完美,也不可能出现完美之作了,但是确实没有比《暗算》和《潜伏》更吸引人的同题材剧集了。
    这两部剧集都是在网上认识的那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死忠推荐给我的,这些人中又颇有几位被这两部剧集熏陶成了“柳丝”(柳云龙的粉丝)和“潜艇”(力挺《潜伏》的忠实观众)。要知道这年头和粉丝打成一片是要有像钱之江(《暗算》里的地下党)或者余则成(《潜伏》里的中共间谍,但是始终没入党,所以谈不上是地下党)相似的定力的。我之所以没有变成“柳丝”或者“潜艇”可能恰恰因为多年来红色文艺的更为浓墨重彩的熏陶。“我自岿然不动”当然是因为“早已森严壁垒”。
    《暗算》是几年前看的了,《潜伏》上个月才看。看了之后又都买了剧本来读。从剧情本身而言,《潜伏》比《暗算》之《捕风》(以下就称《暗算》)要严密很多,当年刚刚追看《暗算》完毕的时候,为剧情当中特别是最后结尾处的多处疏漏摇头不已,比如代老板为什么看不出来钱之江整天捏着的那串佛珠不见了,那佛珠一颗一颗吞进肚里,再拿出来之后又怎么知道它们该怎么排列呢?这些显而易见的漏洞我看得出来,聪明绝顶的编剧自然也不会不察觉,所以后来麦家又写了小说《风声》,设计了另外的结尾补漏洞。补则补矣,漏洞毕竟仍是漏洞。当然《潜伏》的结尾也不怎么样,据编剧兼导演自己说是为了和多年以前苏联和朝鲜的两部经典谍战系列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和《无名英雄》保持一致而硬编出来的。既然是硬编出来的,必然会有硬伤,从余则成在机场碰到他老婆那点开始,每一步都巧得可以,也假得可以。
    《潜伏》的编剧是诚实的,他不能欺骗观众说自己没看过《无名英雄》,毕竟《潜伏》的观众群年龄层是偏高的。看《潜伏》的时候,我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向《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和《无名英雄》脱帽致敬,还有如《窃听风暴》这样的新片。当《潜伏》里第一个画外音响起的时候,我就想,这完全是《春天》和《无名英雄》的叙事方式嘛;当马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心中只剩下除掉左蓝一个念头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朴茂为除掉顺姬嘴角流露的阴森的冷笑;而余则成和左蓝的那次接头,无疑就是《无名英雄》迷永远难忘的俞林和顺姬在圣母咖啡馆的心灵交接了。别的不看,左蓝的容貌、装束、步态、一颦一笑,以至最后的赴死,实在是像极了顺姬。毫无疑问,导演本人是个《无名英雄》的忠实爱好者,这一点,让我这个多年的谍战片迷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快慰,和不知是悲是喜的困惑。
    机智勇敢的男主人公,英勇美丽的女主人公,老奸巨猾的特务头子,心狠手辣的敌方对手,错综复杂的关系迷局,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综合了以上要素的《潜伏》,虽然有前面说的点滴阙漏,毕竟已经相当完美了。除了这些,看《潜伏》的时候,始终感觉它终于还是缺了一些很重要的什么,是什么呢?我的一个学生,应该是八○后吧,自述是受父亲的影响看的这部剧集,并且深深地喜爱上它,他这样总结余则成这个人物:“我们的英雄(在另一个立场上是残酷的敌人)是在夹缝之中变得可爱的……他要一往无前,又要逢场作戏;他是最忠诚的战士,又要做敌人的帮凶;他要假装爱一个女人,又要假装不爱另一个女人;他要请示组织,服从命令,又要当机立断,独自行动;他是忍辱负重的深海,又是笑里藏刀的潜龙;他在枷锁中寻求自由,又给自由套上枷锁。”他总结得非常精彩,我相信他道出了《潜伏》在最近半年左右赢得了广泛的观众群的主要原因。然而,我的目光几次掠过他的这段话的时候,每一次,都在同一个词上顿住,这实在是一个令人万分纠结的语词,它就是“忠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