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陈美林的观点是基于比较文学视野提出的,呈现某种求同存异的艺术考量。类似观点的有1961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修订《辞海》(试行本第10分册)认为严监生“狡猾自私、胆小怕事,极度吝啬。”杜桂萍《同体异形:严监生、严贡生比较论》(《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提出,严监生是“吝啬懦弱之地主‘文人’”;台湾王能杰《<儒林外史>语言艺术探赜》(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认为严监生是“古今第一悝吝人”。类似持这种观点的论著有很多。 ②游国恩版的教材影响了新中国之后几代学人,因此这一观点的影响极为深远。 ③章培恒版教材观点相对来说比较有人文情怀,这与该教材的个性著述性质有关,也与一段时期的学术思想的人文风气浓重有关。 ④袁行霈这一脉的观点影响了近二十年的大学知识群体,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清)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2]陈美林.也谈比较文学史[N]光明日报,1980-10-15. [3]刘仁增.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