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文学理论走着一条从理论引进到理论创新的转化之路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理论的发展,走的是从“拿来主义”到“实践检验”,再到“自主创新”之路。有一些研究者只在“拿来”这一步停住了,这远远不够。只“拿来”而不知为何要拿,没有选择。只听说某种理论国外时尚,就要跟上潮流,这是一种做法。一些专门从事外国文论研究介绍的人,固然可以这么做,但仅满足于这一层次的介绍,还是不够的。研究的下一步是要用实践去检验,用“拿来”的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有所取舍。再下一步是自主创新,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来。 最近一些年,中国文论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世纪之交的文论上的种种变化,为新的文论建设准备了条件。在这一时期,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设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这种话语体系的建设,要吸取古代文论的资源,借鉴西方文论资源,致力于创新。前面所说,从“拿来主义”经“实践检验”,到“自主创新”的三大步,也可以倒过来理解:从“自主创新”起,经“实践检验”,发现不足再去“拿来”。“创新”是前提。新的时代,面对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要通过创新的理论来应对。这种创新,当然不是凭空奇想,而是要过实践这一关。理论不是空谈,而是通过付诸实践来检验。下一步,仍是要“拿来”。外国理论,是我们的工具箱,我们要从中找合用的工具,找用得上的方法。 这里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克服前一阶段的理论脱离实际之风,倡导理论与批评的结合。针对在文学实践中出现的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市场、文艺与科技以及在文艺批评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理论的探索,在新的时代推动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还要重视美学研究与文论研究的结合,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让文艺展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作品。通过这种结合,才能有效形成和不断推进文论研究的深度发展,推动文艺创作中有高原、缺高峰的局面彻底改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