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即兴演奏:身份的突围 如果说细心的听者可以在“合适”的音乐中听出自己被压抑的历史、欲望与身份的话,那么当他/她在亲自演奏“合适”的音乐时,便有可能从自身的困境中突围,将这被压抑的一切更为直接、彻底地表达出来,达到一种宣泄(carthasis)的效果,也让自己真正的主体性得以重构。 在小说中,在众人面前,富兰克林·秦经常宣称自己不通音律,更不用说演奏了。然而,邻居丽芙·克劳福在一次闲谈中却意外地揭示出弗兰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作为钢琴演奏家的一面。原来,富兰克林曾经在一次聚会时,为来宾们演奏过一首根据圣诞颂歌改编的钢琴曲。这首曲子本身难度并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加演曲目。然而,有趣的是,富兰克林的处理方式却是相当有难度的,那就是对这首曲子作了不小的改编,并即兴演奏出来。可想而知,富兰克林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是非常高的,否则他很难对一首耳熟能详的作品作出这样个性化、充满创造性的全新诠释。在很大程度上,这次演奏的经历为他之后能更加直接地面对自我、实现身份的突围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确实,当小说临近尾声之时,富兰克林同样以类似于之前即兴式音乐演奏的方式作出了一个重要宣告——他要背负自己的骨血与肉身,离开这个只有靠伪装、只有靠消解自我才能生存的地方,去远方重新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而且,一旦到达那里,他会一直“环绕”(Lee 1999:356)在那个“几乎像家”(Lee 1999:356)一样的地方。在这里,“环绕”一词确实够微妙,不仅使人产生一种即兴演奏式的眩晕感,又让人感觉到一种坚定的、近乎偏执的执着。换句话说,一直以来,富兰克林努力操演的身份虽然让他人(甚至是自己)曾经眩晕、困惑,但是这一次,他对自己最终操演的真实身份终于做到了深信不疑。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与之前音乐表演有很大同质性的身份操演,才让读者明白,他已经最终卸下了用于伪装的人格面具,走向了自己真正的“自我”。 5 结语 不论是作为文化身份冲突场域与隐喻的三角钢琴、充满美学悖论的肖邦夜曲,还是积极聆听中获得的不安启示,抑或是即兴演奏中预告的自我突围,都是小说男主人公富兰克林·秦隐藏、压抑的真实身份与他现在建构的各种人格面具进行的一系列激烈、深刻博弈的重要体现。正是在这一对抗与对话的进程中,富兰克林逐渐完成了从“他者”到“自我”的精神成长之旅。也正是由于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元素在文本中微妙的在场,使得《手势人生》成为一部成功通过音乐叙事来深入探讨复杂“他者”政治的经典亚裔美国人小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