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此情可问天:简·奥斯丁的文学创作与婚姻观

http://www.newdu.com 2018-05-2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 赵渭绒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以往学界对她从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可谓毁誉参半。评论界一方面批评她缺乏对历史的观察与扫视,从而使文学题材局限于英国乡村的几户人家;一方面却被她作品中准确而精到的人性表达所吸引,指出她的文学作品中透露出一股稳妥从容的古典力量。她一生中创作了6部小说,她作品中关于爱情与金钱、理智与爱情的讨论在今天仍然极具价值,不断地吸引着后世的读者对其进行重读。她的人生经历对她的写作观、婚姻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她自己则在某种意义上改写与影响了英国文学的历史。研究以一种熔炉的方式,结合其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来呈现她的婚姻观。
    基金项目: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Research Fund;2015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简·奥斯丁的文学创作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创作”(SC15E041)。
    关键词:简·奥斯丁/ 文学创作/ 婚姻观/ 英国文学/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1775~1817)是公认的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于1775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史蒂文顿村,有兄弟姐妹八人。她的法语很好,精通一点意大利语,父亲的藏书是她所受的最大的教育,其余时间弹琴、唱歌、做针线活及跳舞。她十二岁就开始写作短篇小说,目的是为了娱乐家人,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便围坐在火炉边听简·奥斯丁朗读她自己写下的小说。由于喜爱,英国人将她称为“亲爱的简”,而一些严肃的批评家称她为奥斯丁或她的全称“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终生未嫁,过着她自己所言“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的生活。作者所处的时代还不能容忍女性拿笔,18世纪以前的英国基本上是“女人无史”:文学史上女人没有写过只言片语,家族的历史上最多出现这个女人姓什么,生了几个孩子等等。即使是真正有过突出贡献的女性最多也只有“被王后亲吻过”的简单字眼,其他信息则无处可寻。那一时期的名人卢梭曾在他的《爱弥儿》中写道:“男人和女人是为对方而存在的,然而他们的相互依赖性是不平等的。没有女人,男人仍然存在,没有了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了问题。……女人一生的教育都应该依照和男人的相对关系而计划,女人要取悦男人,要贡献给男人,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悦。”在那个时代,人们觉得写作不是一个淑女应该做的事。蒙克·刘易斯曾这样说:“我对那些喜欢读书写作的妇女避之不及,我对她们既同情又鄙视。她们应该做的不是写作,而是针线活,那才是她们唯一擅长的事情。”[1]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这个桀骜不驯、受教育程度不高、埋首于汉普郡乡间的牧师之女自学成才,带着透明而忧伤的笔调,朴素而深情地描述了那个美丽如斯的处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生活。她一生创作出了6部小说,十二岁时,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便创作出了一本书信体小说《苏珊女士》,而她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则创作于21岁,40岁时创作《劝导》,《劝导》里有她本人最喜欢的“安妮·埃利奥特”这个人物形象。此后,她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后背和膝盖经常会痛,致使作品无法用以往细腻的笔触来收尾。她本人觉得是“胆汁功能失调”或风湿病,后世的研究者则表明她极有可能是因为乳腺癌过世的。1817年7月18日清晨她离开了人世,只活了42岁,葬礼非常冷清。她的墓碑上写着:“她仁慈的心地、温柔的性情、出众的才华,赢得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尊敬和至亲们最深切的热爱”[2],她后来被伍尔芙称为“女性之中最完美的艺术家”。
    简·奥斯丁作品的魅力何在?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对她进行阅读?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简·奥斯丁及她的文学作品非但没有消失速朽,反而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她的作品一版再版,她本人的生平故事也被改编成电影《成为简·奥斯丁》《简·奥斯丁的遗憾》等进行热播。人们不断地阅读她,通过作品来接近她,思索着她在文学作品中提出的永恒主题,却很难说清,她的真正魅力何来。批评界既有对她的批评,但更多的是对她的赞美,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继莎士比亚后最伟大的作家。她之后的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在所有伟大的作家中,简·奥斯丁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的。”[3]人们对她作品的丰富性及评价的未定性在今天依然值得讨论。
    我们必须认识到简·奥斯丁是在一个相当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的,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大环境方面,她所处的时代并不允许女性进行写作,一个创作的女性会受到无情的嘲讽。她生前托名出版作品,直到她病逝以后,哥哥在负责出版她的小说《诺桑觉寺》和《劝导》时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使用了她的真名。在某种程度上,笔象征着权力,女性执笔则象征着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挑战,简·奥斯丁之前,在英国,没有哪个女性像她那样执笔写作。小环境方面,简·奥斯丁虽然家有仆人,但还没有多到自己不用劳动,她掌管着全家众多人口的早餐,常常抱怨一边烤着蛋糕和黄油,一边思考小说创作。而作为家族中终身未婚的女子,每当有婴儿诞生,她和姐姐便会被抽调去照顾小婴儿一段时间。此外,她创作的客观条件并不好,她的侄儿奥斯丁·李在《吉英·奥斯丁》回忆录中记载:“她平日都在起坐间里写作,经常要遭受到各种打扰;她为了不愿意让外界知道她的工作,便用一些很小的纸张来写作,听到门响,就连忙把这些小纸张收拾起来。她到什么地方去旅行,也总是带着那些稿本。”[4]后来她一直反对家里人修复那个格叽作响的门,以便有人进来时能够提示她藏匿稿件。她曾有抱怨,说日常生活琐事占去了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正如评论家G.K.切斯特顿所说,她是趁着做蛋糕、布丁之余写下了传世的6部小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