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此情可问天:简·奥斯丁的文学创作与婚姻观(2)

http://www.newdu.com 2018-05-2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 赵渭绒 参加讨论

    事实上,奥斯丁短暂的一生一直处于私密状态,少有旅行,与同时代的作家几乎也没有什么交往。在不允许女性握笔的时代,她冷静克制,不动声色地专写“别人”的故事。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宅居”的产物,而她自己有时候则冷静得令人害怕。对于后世研究者来说,研究她是不容易的。因为她既没有留下像弗吉尼亚·伍尔芙那样的录音资料,也没有乔治·艾略特那样的肖像。对于她的容貌,我们只能通过她姐姐的一幅手绘肖像画加以简单还原,也有人说她相貌平平,最终也没有成为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特里·伊格尔顿曾说,“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也许为理解作品的意义提供了最关键的线索”[5]。那些不在场的,也许才是最关键和重要的。让后世理解她的一些关键性信件在她死后被其同胞姐姐卡桑德拉焚毁,从而为今天的奥斯丁研究增加了难度,留下了遗憾。从她的整个生平来看,她始终处于一种倔强而沉默的生活状态,交游甚少,绝世独立,只是用自身卓越非凡的才与情,进行尽情的书写,用文字勾勒出女性存在的多种可能性。面对让人无可奈何的命运,写作成为唯一的反抗方式,她的想象力非常好。加拿大人卡罗尔·希尔兹在《简·奥斯丁》这本传记中提到,简的一位表亲在第一次见到12岁的简时,发现她“满脑子奇思怪想,矫揉造作”。而简在少年时期还未成名前就建议当时的一本杂志《消磨时光》:“如果贵刊要刊登爱情小说,故事的男女主角必须具有丰沛的情感,还得取个悦耳的名字。”以往的评论家只注意到了她作品中的讽刺,事实上,她还非常幽默,在一本叫《杰克和爱丽丝》的小说中描写一位乡绅为了阻止女人的追求,在自己家的周围安了铁蒺藜。后来一位追求者痛哭流涕地说:“狠心肠的查尔斯,不光伤了女人的心,还伤了她们的腿。”她狡黠的心思、机智的对话、幽默的讽刺在作品中尽显,十分熟稔地向我们描绘了英国乡间三两户人家的生活。鉴于她自己独特的情感经历与生命体验,在之后的作品中她反复地表达了一个主题:婚姻的唯一基础应该是真正的爱情。
    1796年1月,简·奥斯丁刚满二十岁的时候,遇见了来乡下亲戚家做客的汤姆·勒弗罗伊。汤姆性格温和、相貌英俊,已经在都柏林拿到了一个学位,是一位正在成长中的年轻律师,与简一见钟情。简兴奋地提到:“你想象一下那种肆无忌惮、令人侧目地坐在一起并一起跳舞的情形。”而这个人唯一的缺点竟是:“晨礼服的颜色实在太浅。”[2]汤姆喜欢读书、知识渊博,和简一起热烈讨论当时的流行小说《汤姆·琼斯》,给出简短合适而独到的建议。她完全沉浸在一片乐观的情绪之中,半开玩笑式地说:“我确实期待着那天晚上我的朋友会求婚。果真那样的话,我会拒绝他,除非他答应丢掉那件白色外套。”[2]初恋的兴奋淹没了一切,她完全忽略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阶级等级与可能出现的不公:他的家庭不会允许他娶一个身无分文的牧师之女,而她的家庭也不会以丢掉一件白色外套为代价嫁出自己的活泼可爱的女儿。汤姆很快怯懦,临阵逃脱,接受了家人的实用主义安排,娶了一位女继承人,最终爬上了爱尔兰首席大法官的宝座。
    奥斯丁终日以泪洗面,在她刚刚开始明白的世界和刚刚开始感受到的爱情里黯然神伤。而她的亲爱的爱尔兰朋友,心爱的汤姆转瞬间便变成了不可触的恋人,在另一个围墙内扮演着为人夫为人父的角色。思念无处可放时,奥斯丁拿起了手中的笔,于是“汤姆·勒弗罗伊”变成了她笔下的人物“达西先生”,她此后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的男主人公。这一年,她21岁,完全预料不到自己日后会成为知名的作家。多位传记作者提到,“她最令人愉快的作品《傲慢与偏见》诞生于一段充满悲伤和沮丧的岁月,她笔下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得到了作者本人毕生渴望的东西。”[2]这次经历后,她试图调节自己,以便适应这个社会。在27岁时,她曾接受21岁的哈里斯·比格·威瑟的求婚,但几乎一夜之间她就后悔了。她不能忍受无爱的婚姻,更不能做爱情的逃兵,在她看来婚姻是人世间最不能将就的事,而爱情至高无上。她认为婚姻会形成一种屈从关系,而机智的女人在婚姻之外,一定还有别的选择。
    奥斯丁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的形象就迥异于她时代的任何女性形象,这一女性形象身上投射了奥斯丁本人性格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女性大多智力贫乏,缺乏创见,对婚姻缺乏清醒的认识或者会随意妥协。小说中的班纳特先生就因为贪图美貌而在年轻时娶了一个智力贫乏而又小心眼的女人,结婚后不久对太太的感情便消失了。而班纳特太太则是这一时代平庸妇女的典型代表,一生最大心愿就是嫁女儿,把结婚当成一条体面的退路,认为结婚是给女儿们安排了一个可靠的储藏室,尽管没有爱情,但不至于挨饿受冻。奥斯丁则表现出全然不同的婚姻观,宁愿终身未婚也不愿对拙劣的婚姻关系迁就,在爱面前从不打折扣。多年后,当她成为知名作家偶遇汤姆的时候,她为汤姆的大女儿,同样名为“简”的女孩轻声朗读自己的小说。虽然此时的她已不再年轻,但在心底流淌的依然是年轻时候的爱。读完后,她感慨万千,缓缓地合上了书,同时也合上了她的右手无名指,合上了今生最美的梦。
    此情可问天!奥斯丁因爱而幽闭了自己,灵魂最终选择以自己为伴。在作品中,她饱蘸着爱的墨汁在虚构的世界中奋力追梦,她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命运都是幸福的,她所有作品的结局都是美好的,作者本人却未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局。她因贫穷而痛失所爱,终身未婚,孤独一生,她用笔告诉我们在世上钱是好东西,可是还有比钱更美好的东西。她后来的文学作品都没有离开爱这一主题,要么关注金钱和爱情的关系(《傲慢与偏见》),要么书写理性和感性的关系(《理智与情感》),要么描绘爱情和等待的关系(《劝导》)。她用尽一生去等待,与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什么能比爱更艰难”。正如加西尔·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描述的一样,那一个令人心酸的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的爱情故事。所不同的是,即便是在生命的末端才得到所爱,马尔克斯故事的结局也依然是美好的。唯有她,我们亲爱的简独留一己之身,为爱执守,用尽一生,也没有等来生命中的“second chance”。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伤的结局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