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脚”及其他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极为复杂的,“邻接联想”与“相似联想”可能交织在一起,同一词项可能兼而有之。个别的情况下,有的词义转移现象在两种联想方式上都似乎讲得通,例如英语用人的“脚”指代长度单位“英尺”,从长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来看,可以视为隐喻,这当然属于相似联想。倘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用“脚”这一工具去测量长度,而后借“脚”代所测出的长度单位,是否可以视作借代?内斯菲尔德等(Nesfieldetal)就把“the head of bed”(床头)和“the foot of a bed”(床脚)归入“Metonymy”(借代),他们认为人睡在床上,“头”和“脚”正分别处于“床头”和“床脚”,由此引起邻接联想。 比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这里运用的都是隐喻。隐喻是形象的表达方式,它使语言和现实世界(或非现实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听话者(或读者)对所谈事物的印象。 手”、“脚”的“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概念意义是在语言交际(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基本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不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例如:手—hands、脚—foot。而概念意义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概括,因此,客观事物变化、发展了,概念意义也会跟着改变。 由于语言是文化的总和,而谚语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语言的成品,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所以,谚语存在文化的一面。 说不同语言的人(例如维吾尔族和韩国人),他们的观点可以相同(例如“手”和“脚”的谚语);而说相同的语言的人,思想却可能完全不同。(例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的观点却不相同,甚至大不相同(工人的观点和资本家的观点就大不相同)。 我们认为,影响一个人的观点的因素不是他所说的语言,而是他的立场和观察事物的观点及方法。 人类的思维有全人类性;一般的概念判断等意思,对任何民族都是共同的,彼此的头脑里都可以有这种观念。这说明人类的人体词语表达思维模式是具有许多共性。 [参考书目] 1.中国著作目录 l.l杨亮才·董森(主编)·谚海·维吾尔族谚语卷·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 l.2李孟北著·谚语·歇后语浅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l.3伍谦光著·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 A·J格雷马斯著,吴泓缈泽·结构语义学·三联书店·1999年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 1.6王希杰著·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7姚为洲著·人体部位名称的词义引申·中国语文天地·1987年第1期 2.韩国著作目录 2.1 池丙吉·品尝熟语·Coram Deo出版社· 2001年 2.2 安治庆·解释熟语·东海图书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