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维吾尔语和韩语“手”、“脚”谚语比较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华语桥 [韩]李玄玉 参加讨论
维吾尔语和韩语“手”、“脚”谚语比较研究
[韩]李玄玉
(南京大学中文系2000级博士生,江苏南京)
    [摘要]通过对维吾尔语和韩语谚语的人体词语比较研究,探讨“手”与“脚”在两个不同民族语言中使用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手  脚  谚语.
    维吾尔语和韩国语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基本语序为SOV型。阿尔泰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使用人口约五百九十五万。在世界语言中,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语意义变化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通过对谚语的比较,我们能透视词语意义变化的民族特点,还能看到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的特点。
    谚语是最能反映民族特色的言语形式。谚语所反映的,在事物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就是说,各个民族的谚语都代表着民族的特点。不同的民族虽然使用不同的语言。而所创造的谚语,却在思想认识的反映上常常是不约而同的。笔者对维韩“手”和“脚”的谚语进行研究当中,发现许多相似的或相同的地方。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奇葩。它对世态人情、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各个生活领域无不涉足。好的谚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通过谚语比较研究能提高我们对维吾尔族和韩国人的文化理解。
    笔者对维韩有关以“手和脚”做喻体谚语的比喻和借代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了谚语的独特性和谚语的民族性。含有“手、脚”喻体的谚语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1.“手”词义发展和文化因素
    1.1“手”义发展分析
    在所有被查的《汉语词典》中,一般来说,“手”第一个主要意义是指人体的上肢包括胳膊、手掌、手指。即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常用的“手”(手臂末端能活动的部分、包括手指)。第二个主要意义是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还有“亲手”、“手段”、“拿着”、“小巧而便于拿的”等,共7个义项。
    汉语中“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这个词义的存在有强有力的理由。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手”相比人体的其他部分,是最重要的。手既然有那么重要的作用,那就必须了解一下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由大拇指、食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和手掌组成。手之所以能完成各种精巧而又复杂的动作,手指机的作用不小的。手指除大拇指分两节以外,其他均分三节,可以向手心一侧灵活,因而能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抓取东西,安置物品;手指的协调配合,可以制作精美的物件,绘出栩栩如生的彩画,奏出悦耳动听的琴声……
    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手”比人体的其他器官享有更高的威望和更重要的地位。这可以归结到中国文化的特性上,这种文化特性在“手脑并用”“双手万能”之类的固定短语中反映出来了。在固定短语“手脑并用”中,“手”“脑”被认为同样重要。这一短语试图告诉和鼓励中国人民的是:我们应该运用我们的大脑,也应该运用我们的手,也就是说,在做事时,我们既应该仔细地思考和计划,也应该勇敢地去做,即像所使用的“手”字所暗示地那样采取行动。这一短语展示的理念是无论手还是脑都是重要的。不过,手是动态的,脑是静态的。一般来说,动态的总比静态的更显而易见也更受人关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这一短语:手和脑同样重要,这样的思维在第二个短语“双手万能”表现得更明显,在“双手万能”中,双手能做世上所有的事。不但中国的成人熟悉这两个短语,中国孩子也是如此。因为这些短语在孩子们上小学时就被教过了。而且,中国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会碰到这两个短语。在中国人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中,这一模式从根本上看是由文化造成的,“手是人体的重要部分之一”的思想,也许更确切地说“手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的思想已牢牢根植于中国人的头脑中。
    在韩国人的心目中,“手是人的第二张脸”。70,80年代韩国是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而且韩国人的手工业很发达精致,已经被世界认同。韩国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得到连续四次第一的称号。因此,对‘耳”的特征描写的谚语也不少。在韩国最常用的借“手”来指人的有:“歌手”“鼓手”“骑手”“旗手”“高手”“选手”等。韩国人比较崇尚“大指。”因为像大指一样独立的手指是能和动物区别开来。这个大指的独立的“角色”表示人的意志和意识。韩国人喜欢用大指来描写“第一”、“爸爸”等。
    那么用“手”来代替“人”或“人们”也就是相当自然的了。也就是说,我们用人体的一个部分即“手”来表示人体的全部即“人”或“人们”。我们把手借代为人,因为人的内心深处的许多地方往往会通过手表现出来。
    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手”在两种语言中使用的频率都非常高,用的范围也非常广。两种语言中都可用“手”代替行业的整体,以局部代整体。借体与代体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用“手”来比喻人,或专精某艺、专司某业的人。在《北齐书·崔季舒传》说:“寄舒大好医术,天保中,于徒所无事,更锐意研精,遂为名手。”章学诚在《校雠通议》说:“近代校书,不立专官,众手为之”。在冯志《敌后武工队》中有:“(王一瓶)是个见酒如命的手。”
    既然“借代”是人类共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的手段,维韩词汇里必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借代模式。至于英语当中的green hand也指的是缺乏经验的人(生手)。
    维吾尔谚语中常常用手来指代人,同时每个手都有表示的意象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