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许国璋先生和他的“语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北京教育》 姚小平 参加讨论

    许国璋,1915年生于浙江海宁,1994年卒于北京海淀。先生祖辈殷实,早岁先后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实业管理系、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抗战初年随校南迁,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继而任教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胜利后,赴英国伦敦大学及牛津研究院,研探近代英国文学。建国初即归国,入聘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历任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兼《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全国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及英语组组长、高教自考委英语专业指委会主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所编《许国璋英语》影响甚巨,嘉惠中华学子多年;论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1988)、“从《说文解字》的前序看许慎的语言哲学”(1985)、“《马氏文通》及其语言哲学”(1990)、“追寻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1993)等沟通中西学问,独具创思而富含哲理;另有《许国璋论语言》(1991)、《许国璋文集》(1997)存世。
    求知问学的榜样
    1984年仲冬,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毕业须找工作。那时找工作很简便:持着导师的推荐信,找系所领导面谈,只须谈得投机,当面就能落实。听说北外新近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是许国璋先生,我便寻到北外西院北楼他家。硕士论文我写的是古汉语颜色词,先生对这一题目颇感兴趣,对我攻读过俄语、略识些法文则觉得意外,说这些短时间派不上用场,长期看应该会有益。于是我有幸入职北外,成为他麾下小小队伍的一员。后来有一次闲聊,我说起祖籍浙江平湖,父亲曾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先生听得便兴奋起来,原来他和长兄也都是这所教会学校的学生。他还告诉我,入校之初他在校史陈列馆看到高年级生的范文,其中就有我父亲的一篇。我问起父亲,父亲回忆起同级有一个叫许国瑺的学生,大概就是许先生的哥哥了。父亲后来到燕京,许先生则去了清华。两人本不相识,只因我来北外,反而得以结识,且通起信来。人生路上有偶然、有必然,遇到先生是偶然,而一经遇上,今后自己的路要怎样走,某种程度上就成了必然。他是这样一位长者,在他身边工作久了,你就一定会奉他为求知问学的榜样。
    许国璋和《许国璋英语》
    不过起初我并不清楚许国璋先生问学的趣尚,只是慕他的名、冲许国璋英语的牌子去。那些年,《许国璋英语》绝对位居畅销英语教材榜首,从这套教材获益的一代国人恐怕得以百万计。从各地学校到机关,以至机场、宾馆,很多人自称是许国璋的学生,就因为靠《许国璋英语》学的英语。大多数人学英语是出于实际目的,为出国、为求学、为谋职等,而《许国璋英语》正能满足当时社会上的这类需要。但英语在许先生眼里决不只是这些用途;他手中编的是教材,篇篇课文都精心设计、逐句斟酌,而心里则还有一番宏大的考量。“文化大革命”甫一结束,他便预见到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外语学习的迫切需求,在“论外语教学的方针与任务”(1978)一文中提出:外语教学方针是“有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力量,……外语的运用当然也是一种社会力量”。今日学界热议的语言战略这一话题,其实许先生早就有所论及。
    中国学生千千万万,而学校能提供的外语教育终究有限,所以当年他尤其强调自学的重要,他的卓见直到今天仍值得一听:“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提倡自学,提倡尽快地自学语音、语法,自己学会阅读;提倡从理性的认识着手,做到不同程度的外语实际掌握……”,因为“自学有方,即是一种可贵的潜能”,而且长远看是“最可贵的潜能”。这也是他的切身体会,从他的回忆录中我们得知,中学时代他就养成了自学英语的习惯,并有一种“自学的成功感”。《许国璋英语》的社会影响之所以大,原因之一就在它不止是一部优秀的专业英语教材,还是一部可供普通人自学英语的读本。但我感到,先生主张的自学原则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如果你自己不学,没有人能教你学;即使有人教你学,能否学成也得靠自己。
    英语教学是许国璋先生的本行,可是他却说,“英语不是学问,英语是工具”。说到学问,他钻研过英美文学,涉足过翻译文论,探察过西方文化史等,而他的最爱还是语言学。先生属于这样一代中国语言学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已经开始了探索,却不得不接受苏联学界的立场、观点、态度;之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了研究,十年过去,当他们重新回到语言学领域,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相当陌生的西方语言学的世界,有那么多新的领域、理论、方法、概念,等待着他们去认识和把握。1978年至1985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语言学遍地是荒野,似乎任何人,随便找一块土地,坚持耕耘数年,便能有所收获。当然,远非是个耕耘者都会有大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