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韩]朴世采.南溪集·卷五十三·杂著·经传要[M].韩国文集丛刊:第141辑[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景仁文化社,2000. [2]金干.厚斋集·卷十七·箚记·小学·总论[M].韩国文集丛刊:第155辑[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景仁文化社,2000. [3]洪良浩.耳溪集·卷十七·论·太史公改古文论[M].韩国文集丛刊:第241辑[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景仁文化社,2000. [4]柳得恭.冷斋集·卷十一·策·橘策[M].韩国文集丛刊:第260辑[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景仁文化社,2000. [5]徐滢修.明皋集·卷九·叙例·周公书叙例[M].韩国文集丛刊:第261辑[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景仁文化社,2000. [6]黄卓明.韩国朝鲜时代的《说文》研究[A].励耘学刊·语言卷:第11辑[C].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7]周春健.朱熹与《尔雅》[J].武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90. [8][韩]李瀷.星湖僿说·卷二十·经史门·尔雅[M].河永三.韩国历代中国语学文论资料集成R].釜山庆星大学校2003:555-560. [9][韩]李蒜.弘斋全书·卷百七·经史讲义·总经·尔雅[M].韩国文集丛刊:第265辑[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景仁文化社,2000. [10][韩]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经史篇·读尔雅辨证说[M].http:\sillok.history.go.kr\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