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綜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 羅祥義 参加讨论

    摘要:
       對近幾十年來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評述。從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專題的研究及相關的研究兩個大的方面來進行綜述。按照時間的先後分門別類地列出各前輩的主要觀點並作簡要評述。對於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儘量作窮盡性地收集各家觀點,以備讀者參考。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作出個人淺薄的構想。 [1]總而言之,古人對語氣詞的研究,很少當作專門的學問來討論,成果少、研究範圍小,並不成體系。而且,他們沒有看到近代出土的文獻材料,在研究時所使用的語料都是傳世文獻,這決定了他們研究的局限性。自地下的文獻材料被發現以來,出土文獻的語言研究逐漸地火熱起來,特別是80年代以後,關於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研究成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因此本文綜述的重心偏向80年代以後的研究。
    关键词:
       出土先秦文獻 語氣詞 研究綜述 
       作者简介:
       羅祥義,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郭錫良先生(1988)說:“語氣詞又稱助詞或語氣助詞,這是漢語特有的一種詞類,馬建忠說:‘助字者,華文所獨,所以濟夫動字不變之窮。’語氣詞是漢語特有的,前人對它的關注從古代就開始了。古代關於語氣詞的研究,主要散見於經書注解、韻書、字典、文學作品、史書、筆記雜誌等書籍中。直到元代,才出現了第一本專門研究虛字的書,即盧以緯《語助》。到清代,是古代小學發展的頂峰,虛詞的研究也碩果累累,期間主要著作有:伍兆鼇《虛字淺解》、張文炳《虛字注釋》、朱孔彰《經傳虛字義說》、丁守存《四書虛字講義》、課虛齋主人《虛字注釋》、呂堅《虛字淺說》、謝鼎卿《虛字闡義》、鄒麗中《虛字賦》、俞樾《虛字注解備考》等數十種。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虛字專著是盧以緯《語助》、袁仁林《虛字說》、劉淇《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經傳釋詞》四部書。
    目前所見到的出土先秦文獻中,語氣詞種類豐富且出顯現頻率高,它們含有豐富的語言信息待我們去挖掘,是一塊值得付出心血的研究熱土。我們認為,對出土先秦文獻中的語氣詞進行研究,必不能忽視的兩個基本問題是:第一,語氣詞的主要功能就是表達語言語氣的,我們不能拋開“語氣”而空談“語氣詞”,語氣詞的研究要基於漢語語氣系統的研究,研究先秦漢語語氣詞就先要搞清楚先秦漢語語氣系統;第二、“語氣詞”這名稱是由現代學著提出來的,是近代的產物,而埋在地下幾千年前的文獻中的“語氣詞”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在研究前必先要搞清楚“語氣詞”這個概念的產生及研究發展狀況。上述兩個問題的研究進程是一個龐大體系,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只作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進程的綜述,待來日再撰專文敘述。
    一、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研究回顧 
    (一)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專題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是專門以出土先秦文獻中的語氣詞為研究對象的。目前的成果不是很多,還沒有專著,只有若干篇論文。這類論著是研究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最重要的文獻之一,他們研究的側重各有不同,研究的材料範圍、方法及對象都有許多差別。我們按照研究的範圍,把它們分成以下幾種類型來綜述:
    1、整體性的研究
    這類論著以整個先秦出土材料為研究範圍,總括性地對出土先秦文獻中的語氣此進行研究。他們描繪出各種材料、各歷史階段中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功能及發展變化,有助於我們瞭解其整體的面貌。此類文獻主要有:
    李達良(1980)首先以甲骨文、金文為語料,結合《詩經》、《尚書》等傳世文獻來探討上古漢語語氣詞,提取出11個語氣詞進行初步討論。在看到李文後,張振林(1982)專門對古文字材料中的語氣詞進行全面地討論。為了更好地探索古漢語中語氣詞的產生和發展的使用情況,文章把感嘆詞當作句首語氣詞來探討,從楚簡帛、戰國金文、詛楚文和石鼓文等材料中提取出語氣詞共13個:“”、“”、“巳”、“烏虖(烏夫、於嘑、於虖)”、“夫”、“才(、哉、)”、“之”、“也(施、殹)”、“(歟)”、“者”、“虖”、“矣”、“焉”。文章以每個語氣詞為綱,舉出各個語氣詞在出土文獻中的大量用例,糾正了一些前人解釋的錯誤,並對每一個語氣詞的使用時代及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先秦時期的語氣詞的應用的整體情況。張玉金(2015)收集了目前發現的幾乎所有出土先秦文獻,從中提取出語氣詞共13個:“與”、“也(綏,緌)”、“殹”、“矣”、“乎”、“哉(、才)”、“焉”、“抑”、“執”、“耳”、“尔”、“已(巳)”、“兮”、“而已”。並探討了以下內容:第一,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時代:(1)殷商時代:“抑”、“執”;(2)西周時代:“哉(、才)”;(3)春秋時代:“也(綏,緌)”、“哉(、才)”、“已(巳)”;(4)戰國秦代:“與”、“也(綏,緌)”、“殹”、“矣”、“乎”、“哉(、才)”、“焉”、“耳”、“尔”、“已(巳)”、“兮”、“而已”。且對每個詞功能進行了闡述。第二,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地域差異:(1)“與”只見於楚簡,在戰國和秦代,秦地人不使用此句末語氣詞。(2)“殹”和“也”看作不同方言裏的兩個同義詞,“殹”只見於出土秦文獻,是秦國方言詞,“也”見於戰國金文、楚簡、秦簡和戰國玉石文字中,屬於通語。第三,出土先秦文獻和傳世先秦文獻語氣詞的差異:(1)傳世文獻中有一些在出土文獻中見不到的語氣詞;(2)同一個語氣詞出現的時代在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不同;(3)同一個語氣詞用法的時代在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有不同。第四,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演變的因素:時代、地域、社會、思維以及語言等。規律:(1)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的來源可能跟其它虛詞不同;(2)到戰國秦代,語氣詞的數量迅速增多;(3)語氣詞的類別越來越豐富;(4)語氣詞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新陳代謝的規律。
    2、斷代、封閉性研究
    這類論著主要是截取某個時代面或某種出土先秦材料為研究範圍,封閉性地對其中的語氣詞的進行整理研究。由於材料的封閉、時間的限制,他們往往對共時的語氣詞的各方面情況研究得較為深入。此類文獻主要有:
    陳永正(1992)首次專門對銅器銘文材料中的語氣詞進行研究。文章把感嘆詞當作語氣詞來討論,提取出語氣詞共12個:“唯”、“其”、“雩”、“曰”、“有”、“亦”、“烏虖”、“”、“”、“已”、“哉”、“之”。不但對這些語氣詞在銅器銘文中的應用情況及功能進行詳細地研究,還注意到了其在傳世文獻中的對應情況。李明曉(2008)從14批戰國楚簡中提取出語氣詞共18個:“也”、“乎”、“矣”、“安(焉)”、“言(焉)”、“與(歟)”、“才(哉)”、“耳”、“爾”、“牙(邪)”、“氏(兮)”、“可(兮)”、“斯”、“已”、“於”、“夫”、“而已”、“焉爾”。並對它們的分佈與應用情況進行了考察,分析了它們的功能以及特點,同時還對語氣詞的連用情況也作了詳盡合理地分析。陳迎娣(2014)從7批秦代簡牘中提取出語氣詞共9個:“也”、“殹”、“乎”、“矣”、“焉”、“哉”、“耶”、“已”、“而已”。並清理出它們的出現頻率,以及使用與分佈情況,同時還對每個語氣詞的句法位置以及表達功用等情況進行了闡述。胡敕瑞(2015)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的《老子》諸本中的句末語氣詞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文章把句末語氣詞分為傳信、傳疑、傳情三類,傳信的有“也”、“矣”、“焉”等,傳疑的有“乎(虖)”、“與(與/(歟))”、“邪(耶)” 等,傳情的有“呵(可)”、“虖()”、“旖”、“兮”、“居”、“茲”、“哉(才)”等。不僅注重對《老子》諸本中句末語氣詞的使用情況及功用的比較,而且還注意對它們之間的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考辨與比較,突出了出土文獻所具有的巨大價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