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及传播研究(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骆昌日 何婷婷 参加讨论

    (一)追求娱乐的本性 
    娱乐是人们的天性,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的人们对娱乐的需求本来就显得迫切,再加上网络的推波助澜,其虚拟性、便捷性、自由性、匿名性等特点,更使“网络空间犹如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广场’,与之对应,形成了一种与常规语言不同的‘狂欢广场语言’”[22]。从表2中可以看出:文化、娱乐类占比例较大,就颇能说明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30岁以下网民占整个网民比例的56.1%。这部分网民上网的语言生活活动主要集中在文化与娱乐方面。“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3]。传统的语言文化对于年轻的网民来说已经不再具有新鲜感,天马行空的网络文化,别致新颖、诙谐幽默的网络流行语对他们具有无比的吸引力。网民利用网络自由开放的特性,开始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对语言、文化、社会现象进行调侃、娱乐式恶搞,这正是他们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释放日常生活压抑的能量,追求娱乐、狂欢的表现。例如:“做人要厚道 ”(2004)、“人不能无耻 到…… 的地步”(2006)、“不差钱”(2009)、“元芳体”(2012)等,是网民对大众关注的影视剧语言的娱乐化恶搞;“中国好声音”(2012)、“舌尖上的中国”(2012)、“最 炫民族风”(2012)等则是对当前流行时尚娱乐圈的关注;“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呢”(2009)由网络游戏世界迅速蹿红,让多少埋头弓背、苦盯屏幕的“游子”们惊异四顾,继而高潮迭起地“贾氏亲友团”现身,更是将这一简 单的标题贴 推至娱乐、恶 搞的高点。“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4]。这是典型的网络狂欢,娱乐至死的案例。这些流行语,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论坛交流等方式遍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25],但结果影响深远。 
    (二)释放生活的压力 
    “既然文化是一种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手段,那么生存生活条件有了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必然要发生变化”[26]。而流行语作为文化的风向标,正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对生活压力的感悟。图1中,生活领域的流行语“高高在上”,表2中占据近1/4比例,这除了考虑网民年龄结构的因素外,再结合近十年的就业、房价、物价上涨等因素,对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无奈与压力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社会转型期20岁-30岁人群压力最大,达到71%。[27]事实上,这个群体也是网络里最活跃的群体,也是面临着升学、就业、经济等生活压力最大的群体。网民所面临的这些心理压力,在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排遣出口,无拘束的网络,生动、幽默的网络流行语,正切合了网民的这种心理需求。“当语言表现为动态时,就产生了言语和言语行为。言语既然是心灵的体现,就和言语使用者的心理密切相关”[28]。因此,网民寄情于网络,将社会生活中不能对人言说的内心情感,利用网络流行语表达出来,宣泄内心愤懑与排遣心理压力。例如,“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出路没有”(2007),表达了说话人几近绝望的心情;用“苍蝇”自比,用“玻璃”比前进中的困境,“玻璃”相对于“苍蝇”那无疑是铜墙铁壁般的障碍,纵使“苍蝇”粉身碎骨也难以逾越;但是,调侃的“前途光明”让人感觉到一点幽默的喜感,而不是用“我彻底绝望了”让绝望的内心加速下沉,来加剧内心绝望的情绪。虽然“杜甫很忙”出自中学生对课本的漫画式涂鸦,但它侧面也反映出社会的行色匆匆与浮躁,“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29]。“网络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同时还充当了‘社会情绪泄压阀’,起到了宣泄不良情绪的作用”[3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