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簡化字研究 簡化字研究既是現代漢字的研究内容,也是近代漢字研究的關注對象。裘錫圭《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語文建設》1991年第2期)、王劉純《簡化漢字出現的年代與漢字發展嬗變的關係》(《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5期)、黄大德《簡化字起源》(《羊城晚報》2005年1月25日“晚會版”)、連登崗《論漢字簡化對漢字基礎部件及其系統的影響——兼論漢字規範應正確處理基礎部件》(《中國文字研究(第六輯)》,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這四篇論文對簡化字產生的時代、簡化字和繁體字的構形和功用、簡化字對漢字系統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簡化字溯源工作是漢字史研究者的一大興趣。張涌泉《簡化字探源三題》(《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討論了“刍”、“面”、“辞”、“乱”四個簡化字的來龍去脈。李樂毅和張書岩等撰有《簡化字源》(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和《簡化字溯源》(語文出版社1997年)二書,以大量事實證明眾多簡化字是古已有之,並且勾勒了它們的簡化軌迹,頗具開創之功。但是由於條件限制,二書溯源還不夠,俞欣(2001)、譚良田(2009)等人分别對其做了補正工作。 4.常用字歷時演變研究 常用字歷時演變研究和簡化字探源研究一樣,也是一項極富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常用字和簡化字有疊合,但不完全一致。常用字是指現代語文中經常用到的漢字,通常有數千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列出現代漢語常用字2500個。這2500個漢字的“過去今生”如何?它們的形體和功能從古到今有無變化?怎麽變的?這些都值得研究。例如張涌泉先生就討論過“你”字的來源,⑧很有啓發意義。在常用字演變研究方面,李新魁寫了《論“醋、酢”互易》(《中國語文》1990年第2期),李恩江寫了《“另”字探源》(《語文建設》1998年第7期)、《“份”字瑣議》(《語文建設》1998年第12期)、《“呆”字源流初探》(《語文建設》1999年第4期)、《“周”字溯源》(《鄭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從“造”、“前”等字的興廢看漢字發展的規律性》(《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釋“作”、“做”》(《語文建設》2001年第1期),何華珍寫了《“國”字辨正》(《漢字文化》2004年第4期)、《也說“貳”字》)(《中國語文》2002年第2期),楊寶忠寫了《“勾”字出現的時間及相關問題》(《中國語文》2001年第3期),張涌泉寫了《數目大寫字探源》(收入《漢語俗字研究》,嶽麓書社,1995)、《準?準?准?》(《語文建設》1996年4期)、《現代字源:從“塗”到“搽”》(《語文建設》1999年增刊)、《現代字源:靈》(《語文建設》2000年第1期)、《現代字源:“雙”字小考》(《語文建設》2000年第2期)、《現代字源:說“擋”——從“螳臂擋車”說起》(《語文建設》2000年第2期)、《“坏pi”和“壞huai”》(《語文建設》2001年第12期)、《字形的演變與字義的分工》(中國語言學會年會論文,温州,2008),⑨張靖華寫了《從“回”“迴”看古今字的應用》(《語文學刊》2005年第5期),杜朝暉寫了《“襪”字源流考》(《語言研究》2006年第1期)等等。從總體來看,常用字歷時演變研究顯得相對薄弱,需要今後加强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