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态保护 周庆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语言有生命,或迟或早都会消亡。但是,如果语言种类灭绝太多,语言死亡速度太快,则会引起语言学家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恐慌和担忧。 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当今世界约6000种语言中,约4%的语言由约97%的人口使用,而约96%的语言只有约3%的人口使用。百年内,约90%的语言将无人再用。语言的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威胁,语言生态将失去平衡。维护语言多样性,保持语言生态平衡,成为世界语言学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口也在逐年减少,像满语、赫哲语、土家语、畲语、仡佬语、塔塔尔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裕固语等,已经濒危,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衰变之中。 一些少数民族成员对母语学习和母语使用的态度也在改变。许多家长认为,母语能力的高低,对其升学、择业及参与日后的市场竞争,作用不大,因而让下一代接受汉语教育。有些少数民族家庭则放弃使用本族语,使本族语传承出现断层。 面对语言生态环境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出台了语言保护新法规、新举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第二条第一款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2010年)第15条规定,“加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保护工作”。 迄今,几乎所有已发现的濒危语言和濒危方言,均已被记录下来,其中有些是使用多媒体数据库的方法记录的。对于各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及口头语言文化,实行科学记录并加工成语言资源数据库,以便进一步开发利用,永久保存。 对于传统优秀语言文化遗产,实行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或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项目,认定其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和传播该语言文化遗产。截至2015年2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达18个。 实行依法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新疆教育部门要求公务员要懂双语。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已开始注重对法官进行双语培训。 跟生物生态保护相比,语言生态保护的目标似乎更难实现。联合国尚未发布语言生态保护的规约和宣言,学界内、学界与政府之间,对相关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中国对语言生态保护的政策规定、相关举措,已经引起世人瞩目,但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