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笑话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三引隋代侯白《启颜录》的两个笑话。一个笑话是嘲笑姓王的人:“王之为字,有言则讧,近犬则狂,加颈足而为马,施尾角而成羊。”又嘲笑姓卢的人:“安亡为虐,在丘为虚,生男成虏,配马成驴。”[6] 另一则说:姓马的嘲笑姓王的人。“王是你原来本姓二,为你漫走来,将丁钉你鼻。”把丁字钉在二字的鼻子上就变成王字。姓王的人回话说:“马是你原来本姓匡,减你尾子来,背上负王郎。”匡字减去尾巴,背上背着王郎。 这些笑话出自于侯白的《启颜录》,虽然原书已经亡佚,但《太平广记》是宋代李昉等人根据原书摘录的,收在嘲诮篇。可见以文字的形体作为笑话的原料,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 简体字与火星文 汉字在历史演变的长流里呈现多元的面貌,除去古文字以外,还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既反映了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也是书法上求实用的改变。拼音文字也有艺术字体,但是写汉字的书法家代有名人,书法成为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汉字书法家的存在可能是举世无二的现象。 汉字大体走在简化的路上,简体字也一直存在民间。例如臺湾的臺字十四画,我一向写成五画的台字,但是称呼臺静农先生的时候,我绝不会把他的姓写成简体。也有繁化的例子,就是为了语意更确切而产生的孳乳与分化。例如“左佐、右佑”等字,“佐、佑”两字都是后来孳乳出来的。文字跟语言一样,总是要遵循约定俗成的道路,过分的干涉反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上文一直提到文字记录语言的问题,汉字通常用一个单位代表汉语的单音节,通常一个音节也就是汉语中有区别的词素。简体字最大的问题不完全在于笔画的简化,而在于用一个文字代表两个不同的词素,混淆了原有的意义。例如:“下麵、下面”都变成“下面”、“长髮、长發”都变成“长发”。另一个问题是破坏了形声字的系统,使原来表音的成分失去了作用,原来的“僅”字因为有“谨瑾槿”等字,一看就知道大概念 jǐn,现在改为“仅”,不知道该念什么音?又如:“鄧”字因为有“登燈凳”等字,读音也类似,现在改为“邓”,等于是把汉字的声符抹煞了,有点买椟还珠的意味。电脑、手机高度发展之后,打字容易,原来简体字书写简单的理由几乎已经不存在。 最近,网路上的火星文引起大家的注意。火星文究竟算不算一种文字?我认为如果它能完全代表语言,当然可以算一种文字,只是流行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如果不能代表语言,只能算一种符号。周凤五写了一篇“火星文的美丽与哀愁”的文章,除了溯源、界定意义、还有分类。[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