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一九八四》 单:您还翻译过奥威尔的名著《一九八四》。 刘:《一九八四》也是我借来的生命。我所谓“借来的生命”跟认同有关,我不认同的东西就不会翻。香港《信报》的老板林山木(笔名林行止)是我的老朋友,我1973年开始为他写稿,1983年他想到要我翻译《一九八四》,先在《信报》上连载,之后再出书。 单:当时也在台湾的《皇冠》连载。 刘:是的,《一九八四》同时在港台两地连载。1970年代,在台湾是好年头,《联合报》《中国时报》跟其他出版业生气勃勃,两大报的副刊各用十几个人,时报老板余纪忠亲自介入,在人间副刊辟了一个海外专栏,专门向海外学者邀稿。当时有报禁、党禁,我们就以“海外学人”的身份在文章里夹带个一两句、一两段,透露一点消息。至于在台湾境内,编辑也卖命拉稿。我听说有副刊主编向古龙拉稿时,古龙拿脸盆盛满酒说:“你喝光我就帮你写稿。”就这样子拉稿,几乎把命都赔上。我的《二残游记》登出来时,一天到晚电话响个不停,都是来拉稿的,英文管这叫“courtship”。《中国时报》的高信疆跟《联合报》的痖弦斗法的时候,有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等,每逢出书就举办演讲会,很热闹。很多香港作家跑到台湾去参赛,在台湾领风骚。 单:您的《一九八四》先是台湾的皇冠版(1984)和东大版(1991),最近又有大陆版(2010)。我好奇的是,皇冠版把原书附录的“新语原则”(“The Principles of Newspeak”)由正文之后改到正文之前,是什么原因? 刘:我不知道,因为我把译稿给他们之后就随他们处理,不再介入。 单:皇冠版把它放在正文前有点阻碍读者的阅读,东大版就放回正文后面。东大版除了原先那篇译序《日渐伸长的影子》之外,又加了一篇新的前言。 刘:我只能说皇冠版比较市场取向,东大版比较严谨。 单:东大版的前言里,结尾时您强调,如果有人要您列出十本改变您人生的书,您会毫不犹豫地把《一九八四》列为首选。 刘:的确如此。 单:请问大陆的出版社是怎么跟您接洽的?销售情形如何?您先前提到董乐山的大陆译本,说那个版本只印了四百多本,流通不广。 刘:北京的出版社直接写信给我。出版后,我看了书里的文字,他们都没有改动,这很难得,应该是大陆真的很认真看待《一九八四》这本书。我翻译的简体字版销路应该不错,但实际卖出多少我并不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