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使用现代语言技术及产品的能力。众所周知,计算机和语言的结合,网络的诞生,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的言说方式和手段,丰富了社会语言生活,这需要人具备以下语言能力:第一,使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第二,“电传”语言信息的能力,如发短信、微信、微博、电邮等;第三,利用网上语言信息的能力,等等。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缺乏上述能力,将很难融入当代社会、满足工作要求、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国民语言能力在国家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 有的国家提高或新增语言要求。例如,立陶宛政府规定,公共部门雇员必须通过立陶宛语委员会批准的语言测试,申请入籍者也要达到语言要求;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则将语言要求扩大至公私全部领域,立法要求任何与公众打交道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国语能力,并对不同职业有不同语言水平要求;[29]吉尔吉斯斯坦规定参选总统必须通过国语考试,2009年有两位总统候选人因国语考试不合格而被取消参选资格,有人提议2015年的总统选举还应增加俄语考试。[30] 有的国家加强语言教育。就连不重视外语的英国,21世纪初也出台了新的"国家语言战略”,推出了“为了下一代”的“国家语言标准框架”,并于2012年6月宣布,所有孩子7岁起必须从推荐的7门语言中选学一门外语;日本21世纪初颁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2013年决定将小学英语开课时间由5年级提前至3年级;美国21世纪以来实施的全方位语言战略和重大举措已全面展开,一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实行双语教学;菲律宾政府自2009年开始推行“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教育”政策;马来西亚要使每个儿童都能熟练掌握马来语和英语。[31] 还有的国家通过开展语言测试等方式促进全民语言能力提升。日本1975年启动了汉字能力检定,2007年又成立了由文部省支持的日本语检定委员会,面向社会大众和学生。这两种测试的合格证书被不少领域或机构作为就业、入学、晋升等方面的依据。[32]古巴自2009年开始对全国从小学生到教师进行全面的母语水平测试。英国16岁以下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GCSE测试,其中包括英语。巴西也在两项重要的评测制度中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33]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国民语言能力建设,国家先后实施了语文规范化、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扫盲、普及语文知识、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为残障人士设计汉语手指字母和改进盲文等重大举措,成效显著,国民语言能力迅速大幅度提升。遗憾的是,因“文革”影响,导致后来出现了国民母语能力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下滑、外语能力不足等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采取了拨乱反正的措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局面至今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开始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审视国民语言能力问题,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但总体力度还较为有限,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可喜的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已把“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列入了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这无疑会大大推进我国国民语言能力建设。笔者认为,当今最为紧迫的是,要切实落实此规划纲要,从提高全民对语言能力建设的认识、调整和完善语言教育政策及规划、改革和优化语言教育体系、加大对语言文字事业的投入等关键问题入手,全面推进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