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增强我省竞争力的战略抉择。然而,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能盲目前行。运用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策略,对我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或许不会想到,之后的几十年里,它会成为风靡国际的流行语。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个热门概念的讨论,各个国家和地区也一直试图摸索一条合适的“软实力”之路。综合学界、业界对软实力的研究和实践可知,“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其中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和地区“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的传播策略,某种意义上可以解读为“宣传”。这个概念最初就像它所诞生的战争环境一样,充满暴力气息。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将宣传作为研究对象,在他那本被指责为“马基雅维利”式教科书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宣传”被这样定义:“它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准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流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宣传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中或者有机体中的其他条件,来控制舆论和态度。”在这个定义中,宣传被视为一种控制意见的方法和过程,讲究简单直接的操纵。在拉斯韦尔时代,宣传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并不奇怪,更何况它确实已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效果。 1962年,法国哲学家雅克·埃吕尔在他的《宣传:态度的形成》中,提出了他对“宣传”的另一种理解:“有组织的群体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心理操纵,使大众中的个体达到心理上的一致,团结在一起,积极地或被动地参与该群体的行动。”在这个带着哲学气息的定义中,宣传不再是一种赤裸裸地控制,虽然依旧被看做是一种手段,却是“从心出发”,以劝服的姿态打动大众的心。 几十年后,媒介技术突飞猛进,媒介形式丰富多元,但回头再看埃吕尔对宣传的定义,可以发现它并不过时,他对宣传的理解带着哲学家对终极价值的特有关怀。在这位哲学学者看来,宣传被视为一种简单粗暴的控制手段,是现代化社会效率至上而对终极价值缺乏关心的表现。宣传应该诉诸更深的心理层面,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比如教育、消费、通俗文化、日常生活等,最终改变其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