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 袁毓林 参加讨论

    像上例这种“救助”带受事宾语的例子,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例如: 
    
    其中,(23c)是对《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的义释,(23e)是“救助”带实质性受事宾语。但是,“救”与“助”连用,并不能支持上述观点:可以根据“救”带指人或物(受事)的宾语,还是带指时弊、过失、灾难、祸乱(原因)的宾语,来把“救”的意义划分为作“助”解和作“止”解两个义项。因为,复合词“救助”还可以带原因宾语。例如: 
    
    其中,“救助”的宾语“饥馑、急难”显然是灾难。这给“救”的意义二元对立观点(只能是作“助”解或作“止”解)带来了挑战。除非说,这里的“救助”是偏义复词,其中的“救”是止义,而“助”无义。但是,我们实在找不出理由来支持这种分析。 
    我们认为,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救”的基本意义都是: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在这样比较完整的语义范围(semantic range,简称“义程”)之中,有两个突出的语义侧面(semantic facet,简称“义面”):一是援助(人、物),即强调援救这种动作行为,简称“助”义;二是使免于(灾难、危险),即强调援救的原因或理由,简称“止”义⑤。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可以只突出其中的一个义面。不过,这两个义面的地位并不平等。一般来说,“助”义更为广泛和无标记,所以“救助”的用例非常丰富,其宾语主要是指人、物的受事宾语,也可以是指时弊、过失、灾难、祸乱的原因宾语。“止”义相对狭窄、专门和有标记,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不能自由带原因宾语。在古代汉语中,“救止”的宾语大多是指时弊、过失、灾难、祸乱的原因宾语,也可以是指人的受事宾语。例如: 
    
    (25)是“救止”带原因宾语的例子,(26)是“救止”带受事宾语的例子。从(26)可以看出,“救止”所带的受事宾语,其实也可以解释为原因宾语。因为,汉语中有名词(和代词)代表动词短语的表达方式⑥。比如,(26b)中樊崇等所“救止”的好像是刘恭这个人,实际上是刘恭 “拔剑欲自刎”这件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