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 袁毓林 参加讨论

    5.古代汉语“救”的语义范围和义面突出 
    上文第2节说到,对于现代汉语“救”带受事宾语和原因宾语所表现出来的语义差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采用分立两个义项的方式来处理。其实,这种分而治之的做法,古已有之。古代的训诂家和近现代辞书编纂者,对于古代汉语“救”带受事宾语和原因宾语时所表现出来的语义差异,早有发觉,并且尝试采用分立两个义项的办法来释义。例如: 
    
    
    在(17)中,有《谷梁传》对于《春秋经》中用“救”不用“止”的说解。对此,东晋经学家范宁(339-401年,《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在《谷梁传集解》中,把“救”解释为“赴急”,突出了“救”的原因、理由。在(18)中,有对“救”的语义程度的解释④。(19b)所引《论语》更加完整的语句段落是: 
    
    其中,“旅”是祭名,即祭祀山川。因为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而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的行径。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孔子就责备他,认为他应该“救之”,即劝阻、谏止这种不合礼法的行为。(19-21)反映了不同的辞书对于“救”的义项分析的差异:《说文解字》只列“止”一个义项,也许意在强调援助行为中“使……免于”这一语义侧面。当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用这个释义来解读(9-11)一类例子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辞海·语词分册》似乎把“救”带受事宾语和原因宾语情况下的意义处理为一个义项“援助;救护;挽救”,把引申出来的改变、制止意义另立为一个义项“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似乎把“救”带受事宾语和原因宾语情况下的意义分立为两个义项:前者是“挽救,拯救;援助,帮助”,后者是“止”,把引申出来的改变、制止意义也归入义项“止”。 
    谢质彬(2012)指出,在古代汉语里,“救”的意思主要有两个:一是“助”,一是“止”。同一个“救”字,既作“助”解又作“止”解,怎么辨别?主要看“救”的宾语指什么。如果宾语指人或物,这个“救”就是“助”的意思,如上文所举“救民、救经、救国”。如果宾语指时弊、过失、灾难、祸乱,这个“救”就是“止”的意思,如上文所举“救人之过、救失、救火、救饥馑”。这种识别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汉语中的“救”。可见,谢质彬是比较严格地根据“救”的宾语的论旨角色来划分“救”的义项的。谢质彬(2012)还指出,正因为“救”有“助”义,所以可以与“助”连用,构成同义复合词“救助”。例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