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1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 袁毓林 参加讨论

    这样,我们可以大概地总结出准定语句的派生过程和合格性条件:只有核心动词及其拷贝动词是其宾语名词的施成角色、并且核心动词的补语是陈述整个主语[所表示的事件]的动词重复句,其省略重复动词形成的主谓谓语句,才可以在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插入助词“的”,重新分析和组织成单一的主谓结构句(即准定语句)。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准定语句的谓语有特定的句法语义约束:(1)核心动词必须是主语中核心名词的施成角色,(2)补语必须是陈述整个由准定语修饰名词构成的主语。如果把动词重复句及其省略形式记作S1:“NP1+[V+]NP2+V-C”;那么,准定语句就可以记作S2:“NP1+的+NP2+V-C”。于是,可以这样来重新表述准定语句特定的句法语义约束:(1)V必须是NP2的施成角色,(2)C必须是陈述整个“NP1+的+NP2”的;其中,“NP1+的+NP2”可以看作是“NP1+V+NP2”的自指性名词化形式。可见,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上,名词的物性结构知识,对于分析复杂句子的派生过程和合格性条件(或句法、语义约束),具有不可或缺、无法替换的作用。 
    从上面的五个研究个案可见,名词的物性结构知识是对动词、形容词等谓词的论元结构知识的一种有力补充,把这两种知识结合起来(13),就基本可以说明句子中词语之间最根本性的组合方式及其语义解释。特别是对于谓词隐含、词项缺省等动词、形容词够不着的场合,名词的物性结构知识更是起到枢纽和支点的作用,可以帮助说明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意合方式和运作机制。 
        释: 
    ①根据Pustejovsky(1995,1998)的相关内容综合而成。 
    ②根据Pustejovsky(1995,1998)、袁毓林(2008)、张秀松、张爱玲(2009)和宋作艳(2011)等的相关内容综合而成。 
    ③在有的版本中是第一卷第十三章。 
    ④参考范弗拉森(2005[1980]:167)。值得注意的是:“四因”的界定在亚氏的不同著作中略有不同,在不同的中译本中对“四因”的名称和界定有不同的翻译。 
    ⑤以下内容根据亚氏《物理学》、《后分析篇》和《形而上学》中的相关阐述综合而成。 
    ⑥亚里士多德说:“这物质‘底层’本身不能使自己演变;木材与青铜都不能自变,木材不能自成床,青铜不能自造像,这演变的原因只能求之于另一事物。找寻这个,就是找寻我们所说的第二原因——动因。”(亚里士多德1959:9) 
    ⑦参见亚里士多德(1959)中译者吴寿彭先生的“译后记”。 
    ⑧此处参考了“百度百科”等多种网络资料。 
    ⑨参考Gu(2009:444-5)§4.1及其所引用的相关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