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聚类分析实验 2.1 古宕摄合口三等非组字今读的韵母特征矩阵。从韵母的角度看,古宕摄合口三等非组字今是否读齐齿韵是《字汇》20个方言点的一项重要差异。梅县往往读齐齿韵,其他方言通常都不读齐齿韵。根据这一特点可制作如表1所示的韵母特征矩阵。0代表不读齐齿韵,1代表读齐齿韵,9代表缺失(不用该字或另有来源)。特征矩阵可以用NTSYS软件的Ntedit直接建立,亦可用电子表格Excel建立后再用Ntedit导为NTSYS的格式。 “芒”字的读音来自莫郎切的处理为9。据陈章太、李行健(1996),麦芒太原说、成都说,“芒”均来自武方切,[2]四3477表中都按0处理。 表1共19个字,比《字汇》多了2个字,即“莣”“铓”。“莣”“铓”都是从“芒”字分出来的。之所以要一分为三,是考虑到了词义不对应的问题。《说文·艸部》“芒,艸耑。从艸,亡声。”即“芒”本指草端。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成都的“芒”应为此义,例如麦芒济南、西安都说“麦芒儿”[2]四3477 梅县的“芒”为草名。D.Mac Iver & M.C. Mac Kenzie(1905)的收词有:[20]525 传教士所记的上述两条词大概是同一个词,字也作“莣”。《说文·艸部》:“莣,杜荣也。从艸,忘声。”《尔雅·释艸》:“莣,杜荣。”郭璞注:“音亡。今莣草,似茅,皮可以为绳索履屩也。”杜荣如图1所示(均据东京大学图书馆藏影宋本《尔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三十《尔雅音义下》:“莣,音亡,字亦作芒。”《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刘惔》:“惔少清远,有标奇,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宴如也。”今客家话的“芒”应为茅草类植物的统称,非单指古书所说的杜荣。 王力(1982)阳部明母所列的同源字组有“miuang芒铓:meang萌(叠韵)”,[11]372刘均杰(1999)阳部所补的同源字组有“miuang芒:miuang莣(明母阳部,同音)”,并引郝懿行《尔雅郭注义疏》:“芒草叶如茅而长大,其锋刺人。”[7]99可见“芒、铓、莣”本为同源字,如果只考虑语音的对应,固然只需要“芒”一个字形,但如果还考虑词义的对应,则显然应分为3个字形才利于比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