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 刘丹青 参加讨论

    不过,有少数方言保留了“VO+完整体助词”的语序特点。 
    桂南平话宾阳方言(覃东生手稿,2010,基于三材村、委栗村本地话),不但完整体助词“了1”遇到宾语时要在VO之后,而且经历体助词“过”、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着”,也都要放在VO之后,如: 
     
    
    宾阳方言是少见的这三个助词全在宾语后的方言,其中完整体助词“了”的后置显然是存古现象。至于“着”和“过”,虽然它们作为体助词在汉语史上主要取“V着/过O”语序,但它们在从动词到体助词的语法化过程中,都经历过充当动词的结果补语的中间阶段,在这一阶段,“着”和“了”都有过“VOR”语序。而宾阳平话的结果补语至今仍以“VOR”为基本语序,其体助词的后置语序,正如覃东生所推测,就来自其结果补语的后置语序。而结果补语的后置位置,仍然是中古汉语VOR语序的留存。 
    也有些方言虽然不使用“了”,但其同样功能的体助词也表现出后置于宾语的语序。根据李如龙(1996)描写,闽南方言的泉州话用“去”表示普通话“了1”的意义。“动词之后带宾语时,‘去’可在宾语之前或之后,还可以两处都用,以强调语气。”如: 
    
        面对与普通话“V了1O了2”句式很一致的(10c),人们很容易猜测宾语后的“去”是否相当于“了2”。其实李先生将O后的“去”也分析为“了1”是对的,因为其意义仍是表完成的,而意义上真正相当于“了2”的泉州话助词是“唠”。“唠”还可以用在“去”之后,语义分工清楚,句末的“去唠”正相当于普通话某些句子末尾的“了1+2”,如: 
    
    由此可见,“去”和“了1”虽然不同源,但是其所占的位置之一,与中古“了1”所占的位置一致,如(10b)和(11b)。撇开具体的体标记,中古汉语“VO了1”式作为一种完整体的动宾结构,在泉州话等闽南方言中至今还保存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