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专家视点:语言习得研究前沿(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外语教学与研究》 袁博平 张辉 卢植 参加讨论

    蔡金亭(华南理工大学):
    我主要谈谈对语言迁移问题的研究。“语言迁移”又称为“跨语言影响”,在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中如影随形,时刻存在。语言迁移研究作为二语习得的核心课题之一,不仅研究内容广泛,而且受到了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的高度重视。
    语言迁移研究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富矿,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探索。纵向来看,它跨越四个研究阶段(Jarvis & Pavlenko 2008:4-8)。第一个阶段只把语言迁移看作一个可能影响二语习得、语言使用及其他语言、心理、认知和文化过程的自变量。现在则倾向于把语言迁移看作因变量,不仅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多种因素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迁移从正向、反向发生的情况,而且提倡运用新方法对新兴话题进行深入挖掘,呼吁新的理论框架。
    今后语言迁移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首先,要加深对语言迁移的理解。语言迁移不仅是结果,还是过程;不仅涉及语言层面,还涉及概念层面;不仅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不仅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不仅是正向的,还可能是反向的。
    其次,要重视理论框架的建构。前人对语言迁移提出了不少有启发的观点和假说,但很少有人将其体系化,形成理论框架。张会平、刘永兵(2013,2014)做了大胆尝试,提出了概念迁移理论框架。近来,蔡金亭、李佳(2016)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提出了“语言迁移的多维动态理论框架”。但该框架是否合理,还需要实践检验。
    再次,要重视研究方法。针对许多语言迁移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不够严谨的现状,Jarvis(2000,2010)提出了“统一框架”和“基于比较的取向”,已有人将其运用到实证研究之中。近年来,本人受动态系统理论的启发,在批判性吸收上述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母语迁移的比较-归纳方法框架,并将其应用于课题组的系列研究之中。但上述框架只是依赖语言证据,更为科学的研究还应同时分析内省证据和副语言证据,从而形成研究方法的三角论证(trianglism)。但目前做到这一点的研究极少。
    第四,要紧扣前沿课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概念迁移(conceptual transfer研究,但须注意它与语言层迁移(linguistic transfer)密切相关,还要用严谨的方法判断概念迁移及其子类——纯概念迁移(concept transfer)和概念化迁移(conceptualization transfer),避免把语言层迁移过度解释为概念迁移。2)反向迁移和双向迁移。3)一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包括其中母语对二语的影响、母语对三语的影响、二语对三语的影响等。4)语言迁移与其他因素的互动,需要考察的因素包括语言水平、跨语言客观异同和主观异同、语言普遍因素、个体差异因素等。5)二语产出和理解中语言迁移的表现和运作机制的异同。
    最后,要重视对研究结果的理论解释。可以吸收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结果,从二语产出和理解心理过程角度予以解释(参见Cai 20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