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10)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 张磊 参加讨论

    注    释: 
    ①这里接受《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的中肯意见,改用“自然口语语料库”这一更为贴切的表述,谨此致谢! 
    ②本文涉及转写标记:“[ ]”表示话语重叠,“[”代表重叠话语的起始位置,“]”代表重叠话语的结束位置;“▲”表说话被打断,“▼”表打断说话;“=”表拖音;“..”、“…”、“…N”分别表示短停顿、中停顿和长停顿,N表停顿的秒数;“^”表话语重音;@表笑声;标点符号表示语调单位类型:逗号表继续型语调,句号表完成型语调,问号表疑问型语调;“⊥”表话语修正。为节省篇幅,与分析无关的话语内容用“……”代替。 
    ③王红梅(2008)将此类现象称为“旁指”,并指出此时“你”所指代的对象具有排他性,排除被表述的对象,相当于“别人”(包括表述者在内)。 
    ④大部分学者(如赵元任,1968;吕叔湘,1985;王红梅,2008)将此类现象称为“泛指”,也有学者(如郭风岚,2008)称之为“任指”。 
    ⑤文章为便于讨论的集中和深入,结合语例对不同功能分别进行了探讨。具体到某一实际用例中,三种语用功能完全可以共存。李英哲教授在会议讨论时也向笔者指出了这一点。在此谨致诚挚谢意! 
    ⑥有关“主观视点”理论,具体请参看姚双云(2012),他指出:主观视点是言语运用中说话人观察的角度和切入点。 
    ⑦姚双云(2012)就曾指出,“‘你’表示自称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概括说话人的经历,从而移入其他会话者的主观感情。” 
    ⑧关于“超前知识匹配”,请参看徐杰(2001),他认为:在自然交际过程中,听者并非被动地、滞后地进行语码解读,而是主动地、超前地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世界知识,对言者的语言信号进行预测和知识匹配。 
    ⑨具体可参看李悦娥、范宏雅(2002:132),她们指出:重复在话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来看,起着组建话语的框架作用,表示出讲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动态情况,是会话顺利进行和改变话语的连接器和表明不同语篇的指示箭。从微观上来看,它可以使其语篇加强连贯性,起着回应和再现作用,是证实、澄清、强调语言使用的手段之一。 
    ⑩我们检索《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发现,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高频词的排序中,“你”分别位于66和69位。因此,“你”移指用法的浮现也印证了方梅(2008)的观点,即“高频使用往往带来原有典型功能的削弱,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语篇功能和句法功能”。 
    (11)关于“游动称代”用法,依据邢福义(1996:205),即“我”、“你”、“他”在特定范围中有所指,但跟具体人物没有固定性的联系。例如:“所谓开会就是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会前很容易商量,会后很容易商量,就是开会你顶着我、我顶着你,那没有办法商量。” 
    (12)“你”作为话语标记的表现是:语义上无实在指称对象,不表达真值语义关系;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其有无不影响语句合法性;功能上具有衔接性,用以构建连贯话语。例如:“但是他们太浪漫了,你即便是一群会说法语的TCL的人跟他们说,来,明天周六,咱们加个班。他们肯定拎着包就去旅游了。这怎么办?”此外,陶红印教授于会议报告中提醒笔者:其实话语标记用法内部仍有细微差别,如话语标记“你”的重叠用法同非重叠用法功能上即存在差异。笔者极为赞同并在此向陶教授深表谢意!然因篇幅有限,拟于后续研究中再做深入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