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种已有的分析法 3.1 移位分析 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ECM结构的生成被认为涉及将不定式从句的主语移到主句宾语位置的转换操作(Rosenbaum 1967;Postal 1974)。其基本思想是,在句子结构运算之初,主句动词后面的NP在不定式从句的主语位置上基础生成。之后通过句法转换,从句的主语被移到了主句的直接宾语位置上;在结构层次上这样的移位体现为从低位到高位的提升,因此称为提升至宾语(raising to object)。例(9a)是发生提升移位之前的深层结构,Mary处于不定式从句的主语位置,体现了最初的逻辑语义关系和题元分配;(9b)是从句主语移位进入主句直接宾语位置之后的表层结构。 (9)a.They want[Mary to dance]. b.They want Mar[________to dance]. 作为谓语动词dance语义选择的施事论元,Mary自然具有主语性质。由于Mary在移位进入主句之后成了及物动词want的直接宾语,该NP的格标记就容易解释了。结构格须在表层结构层面确定,原先的从句主语到了主句的直接宾语位置,接受及物动词的赋格,携带宾格。在成为直接宾语之后,ECM动词后的NP也就获得了宾语的相应句法属性,适用于宾语的语法规则也同样适用于它,其中包括被动化操作。由于移位之后的从句主语为主句动词提供了一个直接宾语,该宾语便可成为被动化的操作对象,充当被动句的主语,如例(10)。 (10)a.They want her/*she[________to dance]. b.She is wanted ________[to dance]. 当不定式从句的主语移位进入主句的直接宾语位置后,它与主句的主语处于同一个分句之中。主语NP充当先行语,可约束同分句结构之内宾语位置上的反身代词,但不可约束该位置上的代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