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申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李运富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何余华:《汉字“形构用”三平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语文研究》2016年第2期。
    ②李运富:《汉字语用学论纲》,《励耘学刊》(语言卷),2005年第1辑。作者后来将“汉字语用学”改称为“汉字职用学”。
    ③李运富:《汉字学新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2014年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④相关评述文章有:陈灿《“字用学”的构建与汉字学本体研究的“三个平面”——读李运富先生〈汉字汉语论稿〉》,《语文知识》2008年4期;张素凤《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学理与学史并重——李运富先生〈汉字汉语论稿〉述要》,《励耘学刊》(语言卷)总第七辑,2008年8月;张道升《李运富先生对汉字学理论的贡献》,《求索》2012年第9期;郭敬燕《汉字研究从“形音义”到“形意用”——读李运富〈汉字学新论〉》,《语文知识》2013年第4期;赵家栋、殷艳冬《浅议〈汉字学新论〉之新》,《中国文字研究》第23辑,2016年。其他论著恕不一一罗列。
    ⑤除本校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讲授外,作为学术讲座先后讲过“汉字研究三平面”和“汉字职用学”专题的单位和会议有:日本东京大学(2002),日本“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会”(200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2004),安徽大学(2012),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2013),浙江财经大学(2013),渤海大学(2014),唐山师范学院(2014),湖北大学(2015),中国人民大学(2015),成都大学(2015),西南交通大学(2015),中国传媒大学(2015),浙江师范大学(2016),暨南大学(2016)等。
    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部》,“元”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⑦⑩段玉裁:《广雅疏证·序》,见王念孙:《广雅疏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⑧王筠:《说文释例·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页。
    ⑨吴玉章:《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载《文字改革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9页。
    (11)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四《小学考·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1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孙猛:《郡斋读书志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13)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14)齐佩瑢:《中国文字学概要》,北京:国立华北编译馆,1942年版,第17页。
    (15)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16)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77页。
    (17)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3页。
    (18)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2-53页。
    (19)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李运富、何余华:《论汉字的超语符职能》(英文),韩国:《世界汉字通报》(创刊号),2015年10月。
    (21)李运富:《汉字语用学论纲》,《励耘学刊》(语言卷),2005年第1期。
    (22)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7页。
    (23)李运富:《汉字语用学论纲》,《励耘学刊》(语言卷),2005年第1期。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5)李运富:《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26)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7)李运富:《论“汉字起源”的具体所指》,《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28)李运富:《汉字演变的研究应该分为三个系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9)李运富:《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3期。
    (30)李运富:《论出土文本字词关系的考证和表述》,《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
    (31)李运富:《论古籍电子化的保真原则和整理原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32)裘锡圭:《简帛古籍的用字方法是校读传世先秦秦汉古籍的重要根据》,《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运富、李娟:《传世文献中的改字及其考证》,《文献语言学》,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
    (33)徐加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字用学概念和研究内容》(《语文学刊》2011(18))与此节内容相关,可以参阅。
    (34)李运富:《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3期。运用“三平面”理论讨论汉字教学问题的文章还有:张素凤、郑艳玲《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张秋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教育散论》,[韩]《汉字汉文教育》第30辑,2013年1月;张喆《基于“汉字三平面”理论的对外汉字教学》,《理念与追求: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探索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35)王耀芳:《东巴经〈超度死者·献肉汤〉(下卷)字释选释及文字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又见王耀芳:《汉字字用学理论对东巴文研究的适用性探究》,《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四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36)本课题的相关博硕士论文有:赵菁华《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用字比较研究》(1997级硕)、刘畅《〈包山楚简〉字用研究》(1998级硕)、叶峻荣《定州简本〈论语〉与传世本〈论语〉异文研究》(1998级硕)、李玉平《郑玄〈周礼注〉对字际关系的沟通》(2000级硕)、王旭燕《〈说文〉部首字中头部字的历时职能考察》(2000级硕)、赵莲峰《现代政区地名用字状况考察》(2001级硕)、温敏《现代常用汉字职能测查》(2001级硕)、韩琳《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词关系研究》(2002级博)、刘琳《段注“古今字”研究》(2004级博)、苏天运《张揖〈古今字〉研究》(2006级硕)、喻英贤《〈论语〉字用研究》(2006级硕)、关玲《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2006级硕)、李秀林《内蒙古公共场所社会用字调查研究》(2006级硕)、曹云雷《王观国〈学林〉字用学思想研究》(2007级硕)、于笑妍《宋代碑刻新见字研究》(2007级硕)、蒋志远《王筠“古今字”研究》(2008级硕)及《唐以前“古今字”学术史研究》(2011级博)、姜雯洁《“取”字职用研究》(2011级硕)、时玲玲《“内”字职用及相关字词研究》(2011级硕)、张喆《〈易经〉出土本及今本用字研究》(2012级博)、李娟《景祐本〈史记〉〈汉书〉用字异文研究》(2012级博)、何余华《汉语常用量词用字研究》(2012级硕)、武媛媛《数词“三”的用字演变研究》(2012级硕)、吴国升《春秋出土文献用字研究》(2012年访)、张青松《〈辞源〉字际关系用语研究》(2012年访)、钟韵《清代“古今字”学术史研究》(2013级博)、韦良玉《太平天国文献特殊用字研究》(2013级硕)、刘琼《民国〈申报〉标题广告用字研究》(2013级硕)、徐多懿《〈清华简·系年〉用字研究》(2014级硕)、朱赛《〈孙子兵法〉简本与传世本用字比较研究》(2014级硕)、殷宏雁《〈红楼梦〉结构助词“de”的用字调查》(2014年访)、黄甜甜《从文献用字看历代字书中的“古文”》(2014年人站博后)等。以上硕士、博士论文作者均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