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申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李运富 参加讨论

    四、“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是从认识“汉字的三维属性”出发的。“三维属性”不是对传统“三要素”的简单分合,而是有着本质差异的两种学术思路。“三要素”的“三位一体”是虚假的,实际上“形”属文字系统,“音义”属语言系统,两者是分离的,语言系统的“音义”结合体也被分离为“音”和“义”,所以它们的关系是“形-(音-义)”,以此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属于不同的学科;现代的“文字学”只有“形”,没有“音”“义”,而单个汉字仍强调“形、音、义”,结果单字要素的分析跟学科体系内容不对应。“三维属性”则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形体、结构、职用三者分立而不分离,所以它们的关系是“形+构+用”,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汉字形体学”“汉字结构学”“汉字职用学”都属于“汉字学”,是立足于汉字本体而形成的分立而不分离的三维学术体系。这种以“三维属性”为根基的“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理论意义
    第一,“三平面理论”突破了以往跨学科的庞杂汉字学体系和虽属本体但片面薄弱的汉字学体系,既立足本体,又全面周到,从而完善了汉字学体系和丰富了汉字学内容。我们于2012年出版的专著《汉字学新论》正是从汉字的“三维属性”出发,以“形体、结构、职用”三个平面的汉字本体分析为纲,以“汉字属性、汉字起源、汉字关系、汉字文化、汉字整理”等相关问题为纬,尝试创建了立足“三个平面”多角度讨论问题的立体式研究思路和多维度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体、结构、职用都可以充分展开,形成分科小系统,从此再不用担心“汉字学不研究音义还有什么可研究的”这样的问题。
    第二,“三平面理论”保证了单个汉字的属性分析跟学科体系的平面建设的一致性,并且主张把汉字的材料分析和各种具体问题的讨论分别放到相应平面的学术系统中进行,从而避免把不同平面的东西搅和到一个平面而引起的种种争议,大大提高了汉字学理论的解释力。例如“异体字”,有的认为只要形体不同就是异体字,有的强调只有结构不同的才算异体字,有的说用法交叉的不同词的字也是异体字,这些观点在同一系统中显然不能共存,于是争论不休。如果用“三平面理论”看待,在形体系统中,可以说功能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都是异体字;在结构系统中,可以说功能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字才是异体字;在职用平面,音义交叉的同源字限定用法相同的义项时也可以说是异体字;它们在相应的平面都是可以成立的,而离开特定的平面系统就谁也不能说服谁,争论在所难免(25)。关于汉字的性质也是如此,各种说法林林总总,长期聚讼纷纭,其原因乃在于片面地各执其是。如果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功用”三个平面分别观察,则汉字性质问题完全可以统一认识:在形体方面,汉字属二维方块型;在结构方面,汉字以表意构件为主而兼用示音和记号构件;在功用方面,汉字主要记录音节(含语素音节和纯音节),也可超语符直接表意。只要角度明确,说汉字是“方块文字”可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说汉字是“音节文字”也不算错,综合起来说“汉字是用表意构件兼及示音和记号构件组构单字以记录汉语语素和音节的平面方块型符号系统”也行,何必偏执一隅而是此非彼!(26)
    第三,“三平面理论”摆脱了汉字必须记录汉语的认识,把只要具有形、构、用属性并且没有时空限制的表意符号都纳入汉字考察范围,较好地解决了史前文字与有史文字的联系,对汉字起源问题的解释更合情理。我们认为争论汉字起源,首先应界定“汉字”的内涵和“起源”的具体所指。汉字起源实际上包括“源出”(汉字形体的来源、创造者、创造方式等)、“源头”(汉字本体的出现时代和初期字类等)、“源流”(由初期汉字发展为功能完备的系统汉字的过程)。其中每一项“源”的认定都与汉字“三维属性”的分析有关。如“源出”的形体,我们不同意“汉字起源于图画”说,而支持“书画同源”,即书画都源自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其早期的本质区别不在形体而在职用。就“源头”而言,我们认为具备“形、构、用”三维属性的字符早在距今八千年左右就已出现,最初可能产生的是职用度高的数字、名物字和标记字。“源流”是自源而流,主流体系的形成取决于结构方式的高效和职用的满足,因而“形声”构字(利用语言音义直接构造汉字)是形成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系统汉字的关键(27)。
    第四,“三平面理论”中的“汉字职用学”开辟了汉字学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健全了汉字发展史研究的框架。汉字学研究长期忽略汉字的职用,讲汉字发展史一般也只讲形体的演变,很少有人讲汉字结构的演变,汉字职用的演变更是空白。我们认为,“汉字具有形(形体)、意(构意)、用(功能)三个要素,汉字的本体研究也相应地分为字形(外部形态)、字构(内部结构)、字用(记录职能)三个系统。汉字形、意、用的演变不可能全都同步进行,合在一起叙述有时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关于汉字的演变研究最好也要分为字形的演变、字构的演变、字用的演变三个系统来进行”(28)。特别是汉字职用演变史应该是汉字发展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汉字职用演变史的梳理就不成其为完整的汉字发展史。汉字职用演变史的梳理将打破传统汉字发展史研究的瓶颈,突破汉字发展史即字体演变史的误区,引起汉字发展史研究框架、论证思路的体系性变革,从而重构三维式的完整的汉字发展史。张素凤《古汉字结构变化研究》(中华书局2008)、《汉字结构演变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黄德宽等《古汉字发展论》(中华书局2014)已尝试从“形构用”三维视角考察汉字历史,验证了“三平面理论”对汉字发展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五,“三平面理论”不仅完善了汉字学自身的体系建设,同时也找到了所有文字共有的属性范畴,从而破解了不同文字间差异比较难题,为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做出了贡献。共有属性范畴的比较才是有效比较,通过有效比较才能显示特点。在“形音义”三要素下,汉字跟其他文字的比较点难以确定,因为“音义”每个字都不同,不同的文字之间无法比较,而原来的“形”内涵模糊,比较起来也游移不定,所以汉字的特点至今没有统一的表述。明确“三维属性”以后,就可以从外形、结构、职用三个维度分别比较,有效描述各自的异同和特点。例如汉字跟英文比,外形上汉字呈“平面方块型”,英文属“线型”;结构上汉字以“表意”构件为主,英文以“表音构件”为主;职用上汉字记录汉语的“音节”,字跟词(语素)不一一对应,英文记录英语的“词”,字跟词基本一致。按不同属性分别比较和描述,清晰明白(29)。而且可以跟各种不同文字比,比较对象不同,特点的表述也可能不同,例如汉字跟韩文比,结构上汉字以表意为主而韩文基本是标音的,差异明显,但外形上都是平面方块型的,差异就没有跟英文的大。根据与不同对象比较的结果而作出的不同描述,不代表汉字的特点或属性变了,正如张三跟李四比属于高个,跟王五比属于矮个,而他自己的身高并没有变化。这说明世界上的文字可能并不是“一分为二”式的简单类型,需要根据不同的属性分别比较而进行多维度分类。“三平面理论”可能成为世界文字科学分类的突破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